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刘欣 《教育教学论坛》2012,(15):237-239
目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高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笔者试图从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方面探究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心理育人大环境等方面探究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 ,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 ,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在这个意义上 ,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 ,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 ,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这样 ,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在的原因。近年来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尤其是毕业班和重点中学情况更为严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一方面 ,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自身…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群体较为关注的热点内容。事实证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影响校园与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研究工作,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大学教育研究者利用实践分析的方式开展了大学生心理新动向研究。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价值新取向发展、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两个因素开展研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意义上,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在的原因。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呈逐步上升趋势,尤其是毕业班和重点中学情况更为严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方面,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  相似文献   

5.
心理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更是初中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科学课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心理保健工作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也就是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面进行辅导。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心理问题。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增强自助能力,促进行为改变,促进他们适应和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叶一宽 《家教世界》2013,(10):52-53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其心理发展是正常与健康的,但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社会等现象,因而形成种种心理问题。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学习生活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释了心理和道德问题的概念,以及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的关系,指出了心理问题道德化的危害。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宗旨出发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问题,因此,解决的策略应具有综合和多元化的特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心理支持机制,探讨了心理支持机制的科学内涵.总结了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而从经济资助中的心理支持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生自助和互助机制。社会认知导向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压力、疏导心理问题,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大学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并不成熟,而且发展很不平衡,这些心理矛盾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不去关注这些心理问题,不去深入地了解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不采取措施去引导解决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角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生态环境的压力等因素,使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亚健康、不健康现象越来越普遍。员工心理问题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上升,人际冲突增加,员工难于相互合作,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下降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小学生抑郁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抑郁心理问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厘清了抑郁情绪与抑郁心理问题的区别,进而从生理、社会、心理机制等三方面对中小学生的抑郁心理问题进行原因追溯,最后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三个方面提出对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把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称为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课堂心理问题策略一般是课堂教学心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课堂上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小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之中,社会知识的片面性,心理承受能力差,使得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  相似文献   

16.
个体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需要环境的支持,高校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复合生态环境,从大学生的视角,了解其对心理生态环境的需求,筛选出能够对大学生心理生态环境进行诊断与评估的生态因子,编写出评估量表,为大学生成长营建良好的心理生态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教育·环境之间的和谐,是开展心理生态环境诊断与评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有四种类型:彷徨抑郁心理、自卑自负心理、麻木盲从心理、幻想猎奇心理.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人为本,从入学教育,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加强师生交流等方面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教育,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留守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家庭生态环境及心理和生理都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消极人格。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利于其健康全面成长。虽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这些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留守初中生自身的积极适应也是非常重要的。留守初中生要改善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调适,合理疏解。强化心理成长,养成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压力的加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从释放压力的角度寻找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突破口,分析初中学生心理发展,提升初中阶段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