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中学数学教研中“说课”环节薄弱,不少人错误地将“说课”与“复述教案”、“简介教学过程”混为一谈的现状,阐明了说课的科学涵义与类型,结合实例讨论了数学说课的内容及实践意义,指出了培养数学说课能力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1.改革练习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练习课的内容、目的不同,课型结构与技法也就不同。实践中我们初步摸索了七种练习课的课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巩固性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复习性练习课”“操作性练习课”“探究性练习课”“思维训练课”。与之相应的教法有“讲练结合法”“评练结合法”“激疑讨论法”“探索练习法”“操作演示法”等。 2.精心设计练习。一是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计,二是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有层次  相似文献   

4.
讲道理是讲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所在。辩证思维对思政课讲道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关注教材运用的“加”与“减”、教学方式的“动”与“静”、学习方式的“分”与“合”、课堂评价的“广”与“精”,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突出矛盾、破解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创新教学与说课创新的角度,论述了“主导与主体”、“导、学、创”的关系,提出课前说“导”的艺术、课后说“动”的收获的新的说课形式。  相似文献   

6.
磨课,常因“赛”而生。开放式赛课因其舞台效果的需要,打磨的重点在“课”,却在打磨的过程中“磨”失了教师的创造力,“磨”蚀了学生的生命力;封闭式赛课因其独立、封闭的特点,打磨的重点在“人”,却也面临着“长久实效与急功近利”、“公平诚信与暗度陈仓”等矛盾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文章着重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试形式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说课”活动的内涵,介绍了“说课”活动的形式与“说课”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说课”活动在组织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开展“说课”活动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替课”的前世就是逃课,由于大多高校将学生课堂出勤率与其学期成绩挂钩,有意逃课 的学生便找人“替课”。自此,逃课升级为“替课”。“替课”是学校、学生、“商家”等合力催生与滋养的c “它”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让圣洁的大学染上了铜臭味,更为要命的是诚信这一应有的道德品 质与学生渐行渐远。如何有效治理“替课”现象,大学应该采取前治后理的策略。比如,前期采取严加 管理与相关技术手段“先遏制“替课”现象蔓延“然后再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教研形式往往存在“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缺乏互动交流、研讨味不浓”等局限性。为了突破这些局限,我们设计了一种“问课一剖课一辩课”的课例教研形式。这种教研形式的基本程序与主要任务有:研讨主题与素材的确定;听者问课与授者答课;行家剖课引出研讨问题;通过辩课交流提出整改方案。该教研方式能够使研讨信息由“单向性”变为“互动性”,使评课行家由“评判者”变为“指引者”,使活动人员由“参与者”变为“研讨者”,从而提高研讨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范专业体操教学必须改革。首先是对体操课程的改造,把原有的体操课分解为:“基本体操”课、“学校体操”课、“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课、“健美操”课和“艺术体操”课。在此基础上改革体操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对考核内容与方法也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微课交互式”教学模式概念,首先阐述了“微课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药用物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流程,然后论述了“微课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药用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最后分析了“微课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药用物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13.
阐释了“课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原因是“课”“赛”“业”衔接不畅、“学”“与”“思”内力不足、“教”“评”“创”动力不够等因素限制,并探索出高职高专思政课“课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多维实施路径:整合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日常教学和专业性比赛相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品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这门课自开设以来尚无成熟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体系 ,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的发挥。构建有特色的民族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体系 ,对于充分发挥这门课应有的作用 ,有效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民族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1.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任务出发。从性质上看 ,“形势与政策”课既是一门关于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阶段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又是…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调查法,围绕“职业满意度”“培训与交流”“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队伍结构”“考核与评价”六个维度展开调查,试图呈现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与问题,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出台符合贵州实际的实施细则、制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储备时间表、强化保障措施、健全思政课教师准入与退出制度、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改革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德育与智育的“地位”之争,形成了“矛盾范式”与“系统范式”相互交错的历史轨迹,前者以“智育第一论”、“德育首位论”、“德智并重论”为主要观点,后者以“智育基础论”、“德育渗透论”、“德智一体论”和“德智统一论”为主要观点。智育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价值。高校思政课的性质是“德育课与智育课的统一”。走向“德智共生”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诉求,辨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阻滞因素是全员育人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探索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多维路径:重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效应;建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提起公开课,大家就会把它与“标准课”“竞赛课”“表演课”“任务课”“豪华课”,甚至“作假课”联系起来。在教师们的心目中,公开课的名声有每况愈下之势。公开课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坚持推行了这么多年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就是这个样子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一线课堂”活动,通过“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等推动思政课教师成长与思政课教学发展,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结合。“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政治自觉与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有助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实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巩固和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需要完善活动方案、强化组织落实、激励全员参与、推进成果转化、健全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说课”、“唱课”、“讨论课”、“辩论课”、“表演课”、“多媒体教学”等等课堂形式异彩纷呈。于是课堂上多了“欢歌笑语”,有了掌声喝彩.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习情趣,实践了寓教于乐,很值得肯定。但是,若教师只借“标”新务虚.不仅走向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反面.而且与新课标之“实”相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