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语言本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没有性别之分,但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性格特色和生理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性别的烙印。"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语言的创造和运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人有男性、女性之分,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在共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与人密切相关。作为人来说,从性别的角度可以分成男性和女性。这种性别之分,也使得语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性别特征。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分工等原因,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和差别。本文力图通过对男女语言特征的分析,探究其话语权势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言使用的主体是人,人类有男性和女性之分,那么语言不可避免地就被刻上了性别的特征.性别语言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从语音、词汇、句法语法和会话上介绍了男女用语的差异,然后从生理、社会和文化期望、社会劳动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来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在跨文化和跨性别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性别语言差异的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性别语言的差异和原因,为男女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言语生成过程与所表达的意识的性质有关。人的思维主要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分。与思维形式相适应,人的意识也至少可分为抽象意识和形象意识。形象意识的形成是非语言的思维过程,然而或多或少也有语言的参与,因为现代人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兼备并用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有性别之分,其语言也有性别差异.本文主要从英语语音、语调、词语的选择和句法的选择等方面分析了性别语言差异的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8,(14)
语言本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没有性别之分,但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性格特色、生理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性别的烙印。美国有一位学者专门针对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男人的语言相比,女人的语言至少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创造和使用的交际工具,充分体现着人的主体意识。语言中所蕴藏的两性意识,不仅是男女两性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更是社会、文化、历史对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规范与限制。我们运用社会语言学成果,以维吾尔语为考查对象,探索性勾划了维吾尔语性别语言模式,并分析了其形成因由。  相似文献   

8.
邱梅蓉 《幼儿教育》2001,(10):18-19
主题的选择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男孩子蹲着小便,女孩子自发玩起了生小宝宝的游戏……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知识,建立早期的性别意识。核心目标知道人有男女之分,能从发型、服装等方面区别男生和女生。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的性别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性别意识教育的一种教育。它包括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发展事宜的性别特征行为。虽然幼儿生来就有男女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后,这种习得在幼儿园环境中继续,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的一些性别要求,都会对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行为发生影响。性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  相似文献   

10.
牧原  青鸟 《高中生》2008,(5):61-61
历来的文人都非常重视文章的语言,杜甫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朝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身段,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衣服了。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文章则要语言装。穿衣服是有讲究的。一要因人而异,性别有男女之分,年龄有老少之分,身材有高  相似文献   

11.
性别意识是一个人必必具有的对自身性别的生理和心理的认知。每一个人对于自身性别意识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自己在社会上的行为被别人接纳,保证一个人正常的社会行为。而对于幼儿,家长一般认为没有性别意识,或者不需要有性别意识,或以为在青年时期才会出现。其实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已经具有了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本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没有性别之分,但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性格特色、生理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性别的烙印。在国外,有部分社会语言学家,专门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美国有一位学者Graham Goodwin,从1980年到1990年,先后十次,在费城街头,收集不同年龄、种族、职业的男、女行人的谈话,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男人的语言相比,女人的语言至少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意识的关系性质,以及与之关联的语言的本质问题,在哲学史、语言学史中始终是两个相关的论争中的问题。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意识观与语言观,以及理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就这个对哲学、语言学以及其它许多涉及语言问题的学科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问题,提出了语言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要点。指出,语言是人的意识的物化的控制系统。语言的功能与构成方式,导源于人与物的实践性关系、联系,以及外部环境中的物与枷的关系、联系。语言存在于控制信息的意识过程中。语言是人脑在人的实践中对信息实现自控制、自组织、自调节的产物。语言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的控制系统,其主导的控制信息的功能是,变外部环境的物质信息,为人脑的观念信息。控制意识的存在方式。以及控制种种不同形式(如图像识别、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等)现实的意识反映过程,等等。从而揭示了语言与意识的共存关系性质。并指出,语言问题的全部复杂性,在于人脑和信息的复杂的关系、联系。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一书中有明显的崇阴尚柔倾向,其性别意识主要体现在书中关于“牝”、“雌”、“母”一类雌性比喻和老子的水观中.《老子》的“言说”是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性别意识的源头之一.老子的性别意识对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有深刻影响,为我们今天思考人类社会中男女之关系、建立男女之间的和谐的性别关系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性别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本文试图从英语性别词汇形式、男女两性用词差异方面对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意识及其所折射出的社会价值观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与中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研究已证明 ,虽然人生来有男女性别之分 ,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与生俱来 ,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在性别意识中 ,长期以来都是以男性意识为中心。女性是附属性别 ,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正如一位女性主义思想家所说 ,历史是“history” ,即男人的(his)故事 ,而女性的故事 (hersto ry)作为一个词是不存在的。儿童很早就开始从大人的种种言语行为中“习得”性别角色及相应的性别观念。上学以后 ,这种习得在学校的环境中继续。而在学校这一环境中 ,教材和教学便成为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杨璐 《文教资料》2012,(8):67-68
男性和女性在跨性别交际中常常会出现交际失误。性别语言差异往往是引起这些交际失误的原因。因为不同性别的交际者在用词、会话风格和会话策略方面存在着差异。只有认识到性别语言差异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规律和会话风格,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意识,才能克服性别语言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新一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侧重点,已转移到重学生实践、重语文能力的培养上。语言表达与作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又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水准之一。我们的教学应如何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以此来夯实作文基础,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说话”是口头语言,那么作文则是书面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意识的物质化,因此语言蕴藏着一个人的机智、才华和素养。它具有显著的雅俗之分、文野之别、美丑之辨、精粗之异,而人们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学段的104名小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情况的调查,探讨小学生性别意识现状并以结果为依托,科学设计学校性别教育以及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国小中高年级学童性别意识与图像性别表征之调查研究》中的"国小学童性别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群体整体性别意识较弱。其中,各个学段的学生性别平等意识较强,高于临界值;但性别特性、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理想意识较弱。以四年级学生为代表的中段学生性别意识最强,女生的性别意识显著强于男生。这些结果为小学生性别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了一些依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广告中的语言、男女形象的塑造以及广告中反映的男女身份和权力都深深体现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性别关系.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揭示了这种性别关系的不平等,指出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广告中关于性别的话语,广告中的语言、形象和身份、权力关系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男性霸权文化.文章同时也指出,广告中男女形象塑造的变化和男女身份、权力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男女性别关系意识的变化和改进,从而可以促进女性意识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