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个人信用教育以及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着手,探讨降低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个人信用教育以及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着手,探讨降低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的一项扶助政策,以此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但是,从高校视角来看,在国家助学贷款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很容易引发信用风险。针对高校视角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高校视角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王艳玲 《天中学刊》2009,24(5):66-67
我国现行的助学贷款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社会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控制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等正式约束与诚信观念的非正式约束相辅相成,并由一套完整规范的实施机制来保证.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体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现实的运行情况来看,信用风险依然是生源地贷款制度运行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对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贷款对象的资格审查、贷款后的管理工作、个人信用法规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四方面提出防范生源地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冰 《现代企业教育》2007,(22):123-124
近几年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问题很快凸现出来,这项业务的开展在部分地区陷入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严重滞后。本文基于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角度,分析当前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进一步推进当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为目的,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是我国助学贷款走入困境的最大“瓶颈”,极大的信用风险造成了各相关单位的不热心.建立大学生的信用评级体系,形成信用约束机制,同时还要辅以配套措施,是化解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惟有如此,助学贷款才能走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规避的原则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助学贷款属信用贷款,在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以及学生信用意识相对淡漠情形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势必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存在的原因,以及风险规避原则,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高玲  罗珺  别如娥 《考试周刊》2012,(60):149-150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能力的环境变化.进而在降低贷款学生还款负担、完善信用风险约束机制、设立多元化还款模式、设立特殊条款保障特殊人群利益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之一,但近年来高校的收费制度改革带来了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更多关注。为了更有效地资叻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我国推行了助学贷款政策,但助学贷款的推行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用风险。本文通过考察现实经济生活中运行良好的已有机制,分析其对发展助学贷款可能具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无担保信用贷款,成为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子上学的"绿色通道"。通过对广西5所医科院校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发现由于银行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简单化、学生还贷意识及能力薄弱的原因,广西医科院校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信用风险、还贷能力风险、管理风险三种主要风险。因此,健全国家助学政策法律机制、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及建立和完善多元资助体系,从体制上、源头上、主体上防范与控制风险,这才能让国家助学贷款真正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贫困家庭学生面临着考上大学却因为承受不起昂贵的教育价格而读不起大学。国家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从制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问题,采用福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助学贷款政策既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当前福利,又使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但是从银行的角度上讲却面临着贷款者的信用风险,因此可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压缩银行管理成本等措施以期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工具,是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具有明显政策性特征但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贷款、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同时国家助学贷款与其它消费信贷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一是因学生没有经济交易行为,银行不能通过信用手段来制约借款学生;二是助学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人数多,对贷款的审批、调查、催收等管理成本很高;三是大学生消费群体毕业后流动性非常大,“跳槽”频繁,不利于银行对学生进行贷后跟踪与管理,银行承担了较大的信用风险。以上情况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缺乏一…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助学贷款合同的法律特点,导致助学贷款市场失灵.助学贷款市场失灵的深层原因,在于助学贷款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即助学贷款制度本位的冲突,解决助学贷款市场失灵的对策,应该是在坚持社会利益优先原则下,确立高等院校助学贷款长远的政策目标,制定高等院校助学贷款法或完善高等教育法.而在高校助学贷款法律制度未健全时,应该完善助学贷款借款和还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种新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文章通过比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指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及目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各种忧虑 ,是入学地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产生的 ,银行没有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结果。中央银行已根据助学贷款开办的现状 ,着手调整助学贷款的信贷政策 ,改入学地为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 ,这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开展。在生源地开展助学贷款 ,不再是学生———学校———银行之间办理助学贷款手续 ,而是学生家长———银行之间签订贷款合同。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入学地助学贷款相比 ,信贷单位接近贷款申请者的家庭 ,有一个可以长期联系的地方 ,更容易了解贷款申请者的信用 ,且目前助学贷款就…  相似文献   

17.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助学手段.制定完善的助学贷款政策,科学实施助学贷款是对学生资助制度的新探索.文章对我国现行助学贷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追踪,对助学贷款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给国家助学贷款带来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5月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互相替代政策会改变贷后管理主体,给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应由当地信用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高校参与协助监督;谨慎变动两种助学贷款条款,促进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等教育学费与个人收入矛盾益发尖锐的今天,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日益突出,展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健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的视角,对2004年6月实行新的助学贷款制度以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借鉴国际助学贷款运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