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田东良 《山东教育》2012,(17):14-15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它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一把标尺,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师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对于教育工作者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内在约束力。教育工作者只要逾越这部《师德规范》,便是对教师职业的背叛,也是对教师人格的亵渎。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教师违反了《师德规范》,就是一个"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那么,这个教师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师德?简言之,即教师职业道德,说得具体些,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不同教师身上,体现出的师德水平往往有高低上下之分;即使在同一个教师身上,在他教育生涯的不同时段中,所体现的师德水平也是在发展变化着的。人的巨大可塑性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教师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这是当前师德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在师德建设中,既会有刚性的一面,也会有弹性的一面,所以师德建设贵在 "刚柔相济"。在刚性策略中,主要有"制度约束"策略,在柔性策略中,主要有"目标激励"策略和"过程内化"策略。下面,笔者根据本校师德建设的经验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地震中的"范美忠"现象,对我们理解师德提供了鲜活素材与新的思路,即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生命,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也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和保护,师德的核心是教师良心,师德的内在规定是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能超越时空的师生关系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内涵、本质。即师德建设是指教师个人自身成长及教师职业行为的优质化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不断促使教师个人对教育、学生、自己的情感投入并养成习惯直至成为性格的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使教师不断缩短与"真人"距离的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促使教师走上"为善之道",体验良心的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2004,(10):11
强化对教师的"底线要求"是对的 日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做客强国论坛时提出,针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阶段性的"底线要求"是对的,这有利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的师德水平.他们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素质师德建设是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师德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非常艰巨和复杂.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的师德水平,也要进行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工作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对师德的要求各有侧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素养应包括为"忠诚型"、"敬业型"、"合作型"、"交融型"、"表率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素养等八大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以三品教师营造三品文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三品"是品格、品位、品牌。"三品"教师是高品格、高品位、高品牌的教师,即师德高品格、业务高品位、育人高品牌的教师。师德高品格是为师之"本",业务高品位是为师之"根",育人高品牌是为师之"晶"。师德高品格是"三品"教师其中之一"品",也是笔者以下将重点简述的内容。师德是教师从教的准则,"师有百行,以德为先",师德高品格是指教师具有正直信念和情操;热爱  相似文献   

8.
李小荣 《中国教师》2010,(Z1):130-130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师德建设也越来越紧迫。在教师"师德"评价中,存在着许多模糊因素,为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本文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教师"师德"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0.
左和平 《生活教育》2011,(21):36-38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建设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教师恪守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和职业幸福感等则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杰亭 《班主任》2007,(11):29-30
师德,是指教师的品行修养、道德教化和人格完善。师德的本质,是对学生的诚挚爱心。师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师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有着极大的区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师德的最好诠释。当然,师德的境界是有层次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教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师德"。特殊教育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持续研究的问题。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道德的发展,师德建设既需要社会各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制定具体措施,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质是关键。1.身正为范,"以德立教"铸师德之魂。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对一名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教师师德失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净化教师灵魂已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师德失范"失"在哪当前,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对教师队伍产生着深刻影响,个别教师师德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1日上午,2015年全区教师师德素养专题培训班在拉萨开班。此次培训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对教师师德,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安全管理、法制教育等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的8名高水平教育专家"送培进藏"。这也是我区首次举办全区性的教师师德素养专题培训班。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  相似文献   

17.
教师党员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党员先锋模范的有机结合入手,提出发挥教师党员在师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将工匠精神融入"四有"师德建设内涵中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18.
师德修养是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为师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教师幸福是师德修养的目标追求。当前,师德修养遇到困境,教师幸福受到威胁,具体表现为"俗福"与"雅福"的冲突、"社会代言人"与"自我代言人"的矛盾、"师德教育"与"师德修养"的混淆。我们有必要提出坚持"德福"的价值导航、确立合理的师德目标和修养重点、强调实践中教师品行的自我砺练是走向教师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鞠晓慧 《中国教师》2014,(10):11-13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而言,"师德"的培养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充分探讨"师德"的内涵,并特别强调: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在于教师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观照;"师德"的种种体现,必须是发自真心,并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汉代杨雄在其《法言·学行》篇中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如今,人们常说,教师应"为人师表",这个"表"是"表率""模范"之意,可见,教师是人类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师德坚持崇高化的师德标准、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和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感化,体现出传统师德人文性的一面。但是,过分崇高化的师德要求,降低了师德的现实指导作用;接受、服从的学生伦理地位观,也使学生主体性受困。为此,还原教师作为自然人的一面,落实平等对话的师生伦理原则、坚持师德建设的人文价值导向,乃是提升师德人文性,促进传统师德向现代教师专业伦理的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