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泛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盛行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其要义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最先提出“新经济”概念的,是美国《商业周刊》经济编辑迈克尔小曼德尔,他在1996年12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把新经济界定为“以信息革命和市场全球化为基础的经济”,并认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经济繁荣是“新经济的胜利”,表明美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3.
超越定位:报纸品牌附加值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卫平  黄飞 《传媒》2003,(4):25-26
《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其著作《大媒体潮》中预测,21世纪的媒介市场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无论是同类媒介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还是新兴媒介品牌对传统媒介品牌资源的侵占,都会使媒介市场更加不平静。传统的降低报纸价格、增加报纸版面和简单的市场定位等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报纸竞争的需要。在媒介产业化和不可避免的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的报纸要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将别无选择。而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的附加值便成为报纸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不仅仅是推动全球化的一种工具,它本身就是全球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20世纪的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的时代话,那么21世纪的全球化则是属于媒体巨头的天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CEO列就曾宣称:“媒介将成为21世纪的统治性行业,全球媒体变得比政府还要强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一个典型的国家媒介系统是由国内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产业组成。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5.
解读“媒体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Thompson)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培养》中,首先提出了“文化素养”的概念。该书首次就英国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就如何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①。此后,媒介素养教育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综合看来,媒体素养就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  相似文献   

6.
“一城多报”、“厚报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报纸媒介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在的“供过于求”,传媒市场的“过剩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眼球”成为传媒竞争成败的关键。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媒体的首选。对于报纸媒:介来说,活动策划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就目前的情形看,电视媒介的强势和网络媒介的崛起,弱化了报纸媒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一、澳大利亚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历史背景 澳大利亚作为英国前殖民地,其文化教育机构大都以英国模式为样板,但受美国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该国形成了颇具现代气息又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结构与文化。 把传播当作澳大利亚一种技术力量或社会力量的正式研究,始于1956年电视进入郊区居民的起居室之后。尽管20世纪的整个上半叶,媒介都是政治辩论、委员会咨询、法律控制和公众关注的主题,但是由于一直到60年代人口都不足一千万,高等教育也不够发达,澳大利亚当时仍未建立起关于西方后来称为媒介或大众媒…  相似文献   

8.
1991年3月22日,《纽约每日新闻》这家曾是美国第一大报的报纸换了主人。报头上的标志语“纽约的图片报纸”改成了“与纽约一起向前”;“拥有者”则由“芝加哥论坛报公司”变成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令不少人感到不解的是:昔日发行量雄踞美国报纸之首的《纽约每日新闻》因何走上了关门倒闭的边缘,落得转手易主的命运?远在英国的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又是如何把手伸到美国媒介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9.
帅志强  燕燕 《青年记者》2006,(16):19-20
近年,手机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许多报业集团都推出手机版报纸,手机报已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手机报能否被受众和市场所选择?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处于探索中的手机报纸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手机报与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  相似文献   

10.
早在30年代初期,电影的普及刚给社会带来流行文化的时候,英国学者就提出了媒介教育的概念。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介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将其正式纳入正规教育序列,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媒介类型及特征、信息制造技术、电视语言为主要内容的媒介知识普及。美国还根据不同年龄制定了不同的媒介教育内容,其中儿毫阶段以了解辨识广告、区别事实与虚构、理解节目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徐靖德 《青年记者》2017,(11):10-11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媒介进化论”,他将技术媒介的演化分为“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他认为,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媒介技术演进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有些技术的演进仅停留在玩具阶段,有些技术发展到镜子阶段就停滞不前,只有少数技术能实现艺术阶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欧美媒介素养教育值得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日本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从欧美国家的实践来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媒介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一定的媒介传播体制运转的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为某一受众特别设置的。因此,当我们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时,首先要在对媒介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信息对自己或对社会的意义。一个成熟的受众总能从容地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因为他有一种思想的过滤…  相似文献   

13.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与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毅  张志安 《新闻记者》2007,107(10):66-69
作为世界上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却远落后于英国、澳大利亚甚至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起步。当时,美国民众普遍将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校园暴力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及现象的重要原因归咎于电视媒体的不良教化。美国著名的媒介素养专家David M.Considine认为,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植根于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从别国汲取了大量理念、经验,又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独立的模式。但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相对落后,尚处于"婴儿期"(Infancy)。①本文试图在追溯媒介素养教育三大模式基础上,重点剖析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以及经验,以给同样落后、但正在兴起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报纸的易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在同一个城市出现好几份风格、定位相近的报纸已是普遍现象。读者选择哪份报纸并不是随意的。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提出了一个关于受传者选择信息传播途径的可能性的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①报偿的保证是指传播内容满足受传者实际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是指受传者选择某一传播媒介接受信息时所付出代价的大小。根据这一公式,一份报纸要想获得高选择率,首先要想方设法使读者通过读这份报纸能满足他对信息的需求。第二,努力降低读者接受信息过程中费力的程度。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暴利”时代之后,我国传媒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竞争的加剧,媒介营业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媒介生产成本的提高。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报业市场中,真正赢利的报纸所占比例很低,大部分只是勉强维持生存,有些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那么.面对如此环境,媒介应如何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进行成本控制是其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当Internet的兴起和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闯入媒介市场,闯入百姓生活之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也使得媒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作为三大传统媒介之一的报纸,受到的冲击更大。为此,各家报纸为了争得一席生存的空间,吸引受众成了当务之急。各家报纸在扩版、增刊、加大信息量的同时,更重视在报纸的高质量、高水准上做文章,大打精品战略这张牌。以精品赢市场,以精品求生存。 编辑的精品意识与舆论引导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们的观念有了重大突破,在知识、信息这些“精神食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教育学界从介绍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媒介教育开始,开启了媒介教育本土化的进程。一时间,媒介教育研究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甚至“热点”。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提出并将媒介素养融入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学科教育中,以培养国民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构建多元文化社会、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现实背景,梳理其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脉络,对澳政府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促进文化融合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6,(26):49-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媒介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视觉形象在媒介内容表达和受众吸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刷媒体的“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图像已经取代文字成为媒介传播的强势符号.媒介的视觉转向对报纸来讲,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消费主义的大力提倡,在形式上表现为传播符号的视觉化,比如报纸的彩版印刷、形态各异的导读、大量的视觉专版、各种信息图表、刺激眼球的新闻标题.可视化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当下媒介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维度,信息图这一高度视觉化的方式成为现代媒介重要的信息呈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驶上“信息高速公路”的美国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报业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加速提高新闻生产的技术含量,使之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劣势中,发现生存的新途径。近一两年来,美国的一些报业集团投资创办了电子报纸,并正在逐步打开市场。信息技术能够应用于报刊业,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是经历了一个技术进步和市场发育的过程的。欧洲在70年代初就试图发展电子报纸,终于因为成本和系统维持费用过高而告失败,美国人在80年代投资这一行业时,也因市场尚未形成而未能取得成功。90年代,特别是美国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推出后,报业出现了应用电子技术,发行电子报纸的热潮。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和发展,技术和市场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现在电子报纸变成了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媒介,可望迅速在媒介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