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和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今天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影视媒体的开放性影响,“性早熟”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女孩子初潮平均年龄已经提前到12岁,男孩子初次遗精的年龄平均在13岁。也就是说,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已属非常正常。在我对小学生日常用语和课外读物种类的调查中发现,“恋爱”…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卡片     
《班主任》2011,(11)
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J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  相似文献   

3.
郦腊凤 《教育文汇》2003,(12):19-19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在我们的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有些学校总喜欢禁止学生干什么事,不准怎么样,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学生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学生越想干。有许多书,学生本来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  相似文献   

4.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也印证了“禁果效应”。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使她终于将它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斥人间。潘多拉姑娘的心理正应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禁果效应在我们的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有些学校总喜欢禁止学生干什么事,不准怎么样,其结果是越禁…  相似文献   

5.
禁果效应     
魏强 《班主任》2011,(11):29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1.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2.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  相似文献   

6.
芳草 《家庭教育》2001,(1):37-37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禁果效应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中更是频频发生。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某些表现常使家长与老师头疼,你要他这样,他偏那样,应该取得肯定性的情感,反而得到了否定性  相似文献   

7.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也印证了“禁果效应”。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一种急于探求盒子里秘密的心理,使她终于将它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斥人间。潘多拉姑娘的心理正应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禁果效应在我们的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有些学校总喜欢…  相似文献   

8.
“禁果”考     
“偷尝禁果”,经常在报刊上出现,多指男女间不检点的行为。把“禁果”理解为不能做的事,自然已约定俗成。但如果弄清禁果的出处,就知道是望文生义。世人把吃禁果视为不端行为,其实是对禁果的曲解。伊甸园里有棵“知善恶树”,吃了树上的果子便有智慧,能分别善恶,能知道羞耻,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吃它的果子,这果子便称禁果,又叫知羞果。吃了禁果能长智慧、分善恶、知羞耻,没什么不好,怎么和不端行为纠缠在一起呢?令人费解。上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认定的禁果,该是普罗米修斯去偷的神火!“禁果”考@刘曰建  相似文献   

9.
星期五和13     
星期五和13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这是从神话、圣经故事、风谷习惯产生的一些不好的联想而来的。的据经上讲,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然后,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学习》2010,(1):66-66
星期五和13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这是从神话、圣经故事、风俗习惯产生的一些不好的联想而来的。据圣经上讲,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之后,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偷吃禁果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学角度讲,家庭教育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1.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人们称之为“禁果效应”。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禁她打开,这反而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使她终于将它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斥人间。潘多拉的心理正应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禁果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家长总是…  相似文献   

12.
星期五和13     
星期五和13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这是从神话、圣经故事、风俗习惯产生的一些不好的联想而来的。据圣经上讲,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然后,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  相似文献   

13.
星期五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这是从神话、圣经故事、风俗习惯产生的一些不好的联想而来的。据圣经上讲,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然后,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偷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  相似文献   

14.
星期五和13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这是从神话、圣经故事、风俗习惯产生的一些不好的联想而来的。据圣经上讲,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然后,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偷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们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从挪威神话中,人们产生一种想法:13个人坐在一起聚餐是不吉利的。这种迷信被耶稣和其12个门徒的最后的晚餐加以证实。圣经上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坐在一起,正好是13…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学角度讲,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1.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人们称之为"禁果效应"。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禁  相似文献   

16.
百合漫想     
任丽 《现代语文》2004,(5):34-34
喜爱百合,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观赏百合。偶然间,看到一本书中这样介绍百合:“西方的传说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亚当、夏娃因受蛇的诱惑,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夏娃悔恨的眼泪落地之后,开出的就是这洁白芬芳的百合。”喜欢这段传说,但是却不赞同把百合看作女子悔恨的象征。百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一.苹果与宗教苹果与西方文明的渊源起始于《圣经》中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故事。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绝对不要偷吃园里的两棵树,即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否则必然会也严重后果。但他们没能经受住诱惑,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把他们赶出了  相似文献   

18.
每每涉猎西洋文化时,总要碰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原罪”问题。基督教的上帝何以如此严厉地惩罚人类?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既然亚当、夏娃不听神的告诫,把他们赶出伊甸园便罢了。如果要表明神对人类的厌弃,那就让他们的世代子孙都不得进入伊甸园便罢了。亚、夏之辈已遭神诅咒,被罚作终身的劳役和吃苦,干吗还要让刚刚出生甚至出生后就死去的婴儿也要负上原罪呢?这样做难道不太过分了吗?偷吃禁果不过是好奇而已,何况偷吃的还是辨别善恶之果。一次好奇就招致如此重罚,偏偏好奇又是人的天性,号为全知全…  相似文献   

19.
星期五,13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原因是人们从神话、圣经故事、风俗习惯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据圣经上讲,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男人——亚当,是在星期五,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从挪威神话中,人们产生一种迷信想法:13个人坐在一起聚餐是不吉利的。这种迷信被耶稣和其12个门徒的最后的晚餐加以证实。圣经上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坐在一起,正好是13人。他的门徒之一——犹大,为了三十个银币而出卖了自己的老师。第二天,耶稣便…  相似文献   

20.
我们     
《圣经》有言:“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明。”六日,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大地一片祥和。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并将其安放至伊甸园,他们却因偷吃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来到了这片大地。从此,我们在这片大地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