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中数学总复习按怎样的体系展开最好,深浅度怎样才算适中,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和毕业班学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1993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详尽地论述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考试说明》把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划分为130个知识点、13条知识线,同时注明了考试要求的四个层次。按《考试说明》展开复习,能避免盲目性、提高有效性、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近几年,我们按《考试说明》中的“点线面”结构体系选配递进题组的方法组织复习,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一、以点为本,点中求实 《考试说明》中的130个知识点是构成中学数学知  相似文献   

2.
高三物理总复习必须紧紧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和《调整意见》以及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把握好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因理解不当或执行不力而盲目提高教学要求或降低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都给出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则专门对一些界限不清的知识点作了限定性说明,如“要求什么”,“只要求什么”,“只限于什么”,“不要求什么”等。教师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落实《考试说明》中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以提高复习质量。但由于对《考试说明》中的“说明”理解不同,在总复习的教学和测试资料中,经常出现一些超纲的内容,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加重了师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数学复习冲刺阶段,不但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能灵活掌握运用,还要强化以下“四点”.1熟悉考点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掌握并研究《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知识点,逐一进行分析和归纳.如《函数》一章的考点,它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热点,复习时除了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外  相似文献   

4.
知识目标体系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命题、考生复习和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重要依据及三者协调统一的关键性文件。新课程下生物学科高考知识目标体系的构建应从《考试大纲》知识点的确定、限定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用"行为动词"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层次、制定知识目标体系框架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如何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深入理解《考试说明》 ,明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性质和特点(一 )教师必须深入理解《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的各项要求要认真领会 ,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要准确把握 ,切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弄清楚需要了解的知识点、理解的知识点和掌握的知识点 ,使…  相似文献   

6.
<正>一、《2012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考点解读《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学生复习的指南。而《考试说明》中对考点(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内容)要求的呈现方式是以具体要求为纲目,在具体要求中并列知识点,这样的方式,不利于明晰对某一个具体考点的要求。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以考点为纲目,在考点中并列具体要求的方式对《考试说明》中"功与机械"部分的内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运用为历年高考的要点。《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能识记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由于这部分知识点繁杂,复习不仅耗时多,而且还给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于是很多老师也对这部分复习缺乏耐心。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兹就中考政治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感想. 一、守住"家门",夯实基础 1.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要点.在第一轮复习期间,要突出对<考试说明>中知识点的熟悉、理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整合,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按《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实验必考内容有24个。如何系统地复习好这些实验是大多数学生面对的难题,若逐一复习知识点则显零散杂乱。现介绍一种分类归纳的复习方法,将实验知识归纳为“常用试剂”、“实验分类复习”两类,将知识系统化。一、高中实验常用化学试剂归纳(一)鉴别类试剂I.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砖红色沉淀;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高考数学科的考试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今年也不例外。除了抓紧考前复习以外,我觉得成人高考各类辅导班的教师应对数学科考试目标与命题原则有所了解,下面我对这方面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一、考试目标考试目标是对知识、能力审查和测检的总要求,也是教育目标在考试过程中的体现。《成人考试大纲》将数学科的知识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自成系统的知识点,并提出了对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命题人员更准确地掌握考试要求,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应,同时也使考生、命题人员对内容要求有一致的理解,避免复习、考试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成人高考数学科考试的总目标,可以分为考试内  相似文献   

11.
第一轮复习 分解动作: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做到胸中有数《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因此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可以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对《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对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做到胸中有数。研透《考试大纲》,再参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便可分析出哪些知识点考查的重现率高、哪些知识点的重现率低,对比分析当年出现的概率有多高。只有这样,复习才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招生考试通讯》2013,(3):20-20
在复习中,考生应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全面复习各知识点。对主干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具体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深入理解知识点和考点,弄清知识属于理解还是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丁介玉:《中考历史考试说明》是中考历史复习的考试大纲,也是中考历史命题的依据。在备考复习中,首先应该依据中考说明上的目标要求,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简述、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类与细化,编写成复习纲要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混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仔细研读考试目标要求和样卷,  相似文献   

15.
<正>高考一轮复习指导思想以《考试说明》为基准,抓基础、重规范、构建立体网状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怎么才能做到方向无偏差、时间无浪费、知识无遗漏、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呢?我们的依据是考试大纲,我们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全面性。凡是考试大纲要求的、课本上有的内容必须全面复习巩固,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梳理归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兹就中考政治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感想。一、守住"家门",夯实基础1.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要点。在第一轮复习期间,要突出对《考试说明》中知识点的熟悉、理解,对相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考纲》,把握方向 考纲是方向,样题是依据,课本是源头,练习是载体。本年度的《中考物理考试说明》所列出的考试内容分为18个大模块,81个知识点;其中1个掌握,28个理解。因此,备考时,一是把《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二是教师要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每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典型示例——要求知道的内容编写一道典型示例;要求理解的内容编写2—3道典型示例。复习时对《考试说明》后面的题型示例一定要搞清楚。考试题型是关键,而且题型示例是试题的透明度,抓住关键把学生引入中考的快车道上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控制难度,一般学生以中低档题为主,对难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相似文献   

18.
邢正贤 《考试》2014,(4):20-21
<正>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目前全国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中图四个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差异明显,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些不属于考试说明要求考核的内容。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只能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对考试说明删减的知识点,初中地理除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外的知识不再复习。最后阶段考试复习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考试说明,复习回归的是考试说明,而不是教材。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考试英语的《考试说明》,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高级中学英语》第一、二册为基本内容,对知识、能力的掌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必须依据《大纲》,紧扣《考试说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一、纵向复习纵向复习,即按教材顺序逐个单元复习。作为首轮复习,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应仔细复习,做到“点点”突破。《大纲》中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复习时,不妨让学生先归…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政治内容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知识板块的两百多个知识点,因此高三的备考工作,不仅学生的复习压力较大,而且教师的备考任务也较繁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不妨从"四化"人手。即:考点复习层次化、主干知识系统化、热点问题重点化、答题方法模式化。一、考点复习层次化《考试大纲》不仅是命题者的出题依据,也是高考备考的主要依据。历年政治《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