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水利工程导流设计流量决定导流方式、工程规模及其造价,因此合理确定导流设计流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导流设计流量的主要因素是施工进度,而施工进度又取决于河道的水文条件(包括 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幅、洪枯时段的历时长短等)、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条件.本文用一示例讨论确定导流设计流量的基本方法.例如在某山区性河道上修建混凝土重力坝,已知永久性水工建筑物设计级别为Ⅰ级,临时性导流建筑物为4级.河谷形状近似为矩形,岩基河床,河底坡i=0.001,河宽约为150m,坝轴线处河床高程为0m.拟采用全段围堰法隧洞导流,堰型为土石混合围堰,隧洞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在河道治理的频繁开展中,从地方治河情况的及时上报制,到治水官员的严格选任制、河堤岁修制与巡护制的实施,都有利于治河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中央监控的良好运行.而治河技术的创新与传统河堤植树等经验的利用,也成为北宋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前代,北宋河道治理体制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总体上逐步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3.
根据1950—2014年黄河流域水沙数据,花园口站以上流域降水量,下游河道冲淤量以及水库冲淤量和工农业引沙量,对黄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和下游河道冲淤响应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黄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占25%,人类活动的影响占75%。1950年以来下游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的交替变化,在仅考虑水沙条件下,当花园口站含沙量小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淤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黄河的开发治理,放淤固堤是有效治理黄河的途径之一,是黄河下游目前在建工程中较多的项目。放淤固堤是利用泥浆船或泥浆泵将黄河河道内的泥沙通过输沙管道输送到黄河大堤以外,从而疏通河槽,提高大堤浸润线,消除险点、加固大堤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利用河道泥沙加固、加宽大堤的有效途径,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回吉林老家,父亲告诉我,新修建的彩虹桥通车了,再到江北就方便多了.一条江把小城分为两半,我家住江南,唯一的一座桥离我家很远,所以很少过江去.江北对我来说一直很陌生.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汾河入黄段河道迁移改道频繁,从该河道所处的自然环境、黄河的顶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进而探求其变迁的原因,为今后该河道的治理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牟辖区黄河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上首,上自惠金河务局杨桥险工上界入境,下至狼城岗与开封市河务局相接,北岸与原阳县隔河相望。河道长39.282km(大堤公里桩号30 968-70 250),落差7~8m;河道受邙岭束缚突然展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的影响,河段游荡性特征异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市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确实为市民办了几件像样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在绥河边修建了长达3000米的河堤公园.河堤公园里种了很多的花草树木,还建了凉亭,既有防洪作用,又能供群众游玩散步,是个不错的休闲之处.  相似文献   

9.
朱林珍 《物理教师》2007,28(3):5-45
我们知道一般江河大堤和水库大坝的横截面如图1甲、乙所示.比较下面两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上窄下宽,不同的是江河堤的迎水面坡度缓,背水面坡度陡,而水库坝则恰恰相反,挡水面坡度陡,背水面坡度缓.图11为什么江河大提与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无论是江河大堤,还是水库  相似文献   

10.
周世宗即位后,在修内政的同时开始试图调整政策,着手进行统一活动,他命文学之士撰《平边策》是其明确提出政策转变的政治宣言,其本意是为政策的调整寻求支持,选拔人才.王朴上《平边策》的意义首先在于他论证了世宗政策转变的合理性,支持世宗开展统一活动,其用兵方略世宗未必有意予以执行.世宗征讨南唐止取江北之决策的形成是受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素有承认封国地位的传统影响所致,世宗固有的礼法思想更促成这一决定.取得江北后下一个目标是后蜀而非征契丹,论者所谓征淮南后匆匆北反、急图击辽之说似难成立.  相似文献   

11.
洪灾的遥感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是洪灾调查的先进方法 ,其实用性已日益得到证明。把TM影象作为资料 ,将SAR影象作为灾中的资料 ,以武汉地区为例 ,利用遥感图象处理软件 ,进行水体信息提取 ,研究水边界的变化、淹没面积等水文要素 ,进行洪水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永州市洪涝灾害的成因机制分析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州市的洪涝灾害具有高频性、多发性、重灾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根据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作者认为其特点是山丘区孕灾环境、暴雨型致灾因子和脆弱性承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控制山区水土流失,发挥生态减灾功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洪涝防御效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免灾能力和完善综合减灾行政管理体系,提高全社会抗灾水平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洪水灾害是洪水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降水量、人口密度、产值等因子在洪水易损性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有一定的意义。以衡阳市辖区的县域为评价单元,通过选取6个指标,建立模糊模型进行评价。得出:衡阳市洪水灾害易损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城郊和北部地区。从洪水灾害风险决策上看,城郊和北部地带应积极兴修水利,大力发展避洪产业。  相似文献   

14.
建立控制论支持下的长江洪涝灾害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灾害是普遍和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长江历年来的洪涝情况,运用控制论,把长江流域作为受控对象,运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其气候、水文、土壤等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控,然后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个闭环控制模式,从而实行对长江洪涝灾害的管理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洪水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对这个故事搜集和研究的情况,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考察洪水神话在国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地中海、印度、东南亚、美洲印地安入等不同洪水神话故事圈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神话与中国的同类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三峡工程初期运行期的第一年,也是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的第一年。枯期,长江中下游遭遇多年未遇的枯水位,为保障通航安全,利用三峡水库对航运实施流量补偿调度,满足了枯季通航水位要求;汛期,为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根据长江防总防洪凋度指令,三峡开发总公司对4次较大洪水实施了防洪凋度,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防汛抢险知识水平及政治素养,文章设计了防汛抢险原理与技术的洪灾及防洪系统部分中关于“学习‘九八’抗洪精神”的思政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残酷的洪水灾害面前,中华民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洪水神话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一个著名神话,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个神话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对洪水神话加以解读。如神学家对挪亚方舟文本的分解、文献学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本的清理、考古学家对洪水遗迹的探查、地质学家对洪水由来及规模的争论、故事学家对口头传说的研究、心理学家的惊世骇论,等等。由于中国目前已在40多个民族中发现了洪水神话的大量异文,西方学者的这些研究方法与成果将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中央政府为了维护漕运这一“大局”,把黄河移到了苏北地区,并数百年如一日地在极不适合修筑大水库的淮河下游地区兴建了一座巨型水库洪泽湖,把这一整个地区视为“局部利益”牺牲掉。因此,明清在这个地区的治水,基本上与农业生产无关,与这个地区的民生无关,而是服从于政治需要,并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灾祸。  相似文献   

20.
混沌,是“遂古之初”洪水神话的折射——古人在雨水(洪水)与黑暗问所建立的一种对应物,具有水黑和混融不清的整体特点,这也是神话世界的起点。随着不同文化因素的渗入,人的认识的发展,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气化、人格神化等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