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苦恼变快乐     
枯燥乏味的点名已成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项“苦差事”,但又不能不做。我像往常一样清了清嗓子。开始点名。孩子们的应答之声仍是千篇一律的“到”。可点到刘小宇时。他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甩甩袖子,做了个清朝宫廷式的动作,来了句:“嘛!”孩子们顿时哄笑起来,我也笑了。他的有意搞笑让我突发灵感。笑声过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点名,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看谁跟别人说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又如期而至,我任一(1)班的班主任。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为尽快熟悉68个孩子,我对照花名册进行第一次点名。我一一叫着孩子们的名字,“到!”教室里不时传出响亮的童音。看着高声应答的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很是欣慰。  相似文献   

3.
每次到班级里听课,总能听到老师诸如此类的话:“我请坐得好的小朋友回答!”每次老师说完这样的话,孩子们立刻把小腰挺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眼神迫切地望着老师,有些性急的孩子还忍不住地边举手边喊:“老师,我、我!”老师往往在巡视一周后,点名让一位幼儿起来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眼睛点名     
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时,所有的小朋友便安静下来,用小眼睛看着我,准备随时喊到。忽然我灵机一动,今天换一个方式点名,用眼睛来点名,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变换形式,打破传统的点名方…  相似文献   

5.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6.
一天雨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孩子们发现在教室前的水泥地上有一个小水坑,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立刻兴奋地踩水坑里的水。他们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去踩水坑里的水。其中有个孩子问:“老师,这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呀?”另一个孩子回答道:“是刚才下的雨呀。”我见孩子们对水坑这么有兴趣,于是就乘势提了个问题:“那怎么别的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上一节“发现朋友有缺点.该怎么办”的五年级口语交际课。当我让孩子们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朋友时.孩子们的灵感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朋友像一把伞,当你在风吹雨打,感到无助时,是它给你遮风挡雨。”有的孩子画了一面镜子,说:“朋友就像镜子一样,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警惕着自己。”有的孩子说:“朋友就像一瓶酒,越陈越香醇,越陈越珍贵。”……看到孩子们智慧火光的闪烁,我立刻顺水推舟,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要是发现朋友有缺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一次,某幼儿园阿姨对她所教的中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病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衣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曾经报道过一些幼教专家在北京所做的一项心理测试。其中有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幼儿园的孩子们半天都没有回答。于是老师点名让每个孩子回答。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妈妈还得花钱给我看病。”第二个孩子说:“我妈妈不让,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点名小前奏     
每天早晨入园后的第一项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以至活动结束后要开始点名了,他们仍处在兴奋之中,七嘴八舌的交流个没完没了。所以每当点名前,我总是不自觉地也是不得已地用“命令”的口气来制止这乱糟糟的场面,从而使“请小朋友坐好了,老师要点名了!”成了点名的前奏曲,可时间一长,孩子们把它当成了耳旁风。  相似文献   

11.
周健美 《山东教育》2002,(36):37-37
每天离园前五分钟,我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整齐了吗?内衣塞到裤子里了?”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里面的衣服露出来了”“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一边说:“老师看谁的小手会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接着我带领孩子念儿歌:“快把衣服拉拉好,裤腰提提高,鞋带系系牢,爸爸妈妈笑哈哈,夸我是个好宝宝。”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努力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穿戴整齐的孩子主动帮助动作慢的孩子,个别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并逐一…  相似文献   

12.
我的幸福     
给孩子们上关于“幸福”的班会课。有孩子说:“因为我和王在一个班里,我觉得很幸福!”王是他的“死党”有孩子说:“因为在您的班里,我感觉到幸福!”我微笑着表示了谢意。  相似文献   

13.
聆听童音     
罗平 《今日教育》2006,(12):22-22
美术课上,我教小朋友们画螃蟹,为了让孩子弄清楚螃蟹有几条腿,我专门找来一只大螃蟹让孩子数,数完后我对孩子们说:“记住了,螃蟹有八条腿,不能多,也不能少。”后来,孩子们开始认真作画,而我在一旁巡回指导。突然,曦曦大叫起来:“罗老师,你快看呀,远远在纸上乱画呢!”我急忙走过去,看见远远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画,脑袋埋得低低的。我微笑着说: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纯洁的,因而是美丽的;孩子个性各异,美丽各有不同。最丑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美丽的;犯错误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也应该是美丽的。   我每天都为孩子们发喜报。所谓喜报,不过是油印的小报,写上“你今天表现得真棒 !”之类鼓励的话,再配上一些线条简单的画儿。孩子们每天都认真评议。那天,我照例为同学们发喜报。这几天,孩子们的表现都十分出色,我想,应该给每个同学都发一张。发到四大组,同学们对郑鹏有意见:他上课拧了同学一把 !我没有发给郑鹏。他生气了,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放学后,郑鹏对我说:“我只拧了一下………  相似文献   

15.
陈明华  秦志强 《师道》2003,(4):29-29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提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天只能…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朋友     
雷静 《今日教育》2006,(12):1-1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你在幼儿园工作肯定很快乐。”是啊,在幼儿园工作,让人觉得年轻,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被人称为孩子王的事业。八年前我带着我的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走进了这多彩的世界,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孩子们喜欢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7.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18.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有些麻烦,每天调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后来,老人采取了一种离奇的办法:他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现在慢慢的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付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作为你们向我房子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每天在约定时间,孩子们便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他们一元钱。几天后,老人提出因经济困难,每人每天只能有!毛钱的报酬了。…  相似文献   

20.
冬天的清晨有些凉意,一缕阳光穿过层层高楼照射到我们身上。结合今天的教育目标,我和孩子们正在感受朝阳的美。这时与目标无关的趣事发生了,一个孩子发现滑梯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他一喊,所有的孩子全涌到了滑梯边。我看孩子们的兴趣点已转移,就改变目标,与孩子们一同研究起小水珠。我问他们:“猜猜看,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孩子们有的说:“是爷爷刚刷过滑梯。”有的说:“是楼上的人用盆子倒下来的。”有的说:“是下的雨。”有的说:“是雾。”有的说“是老天爷的眼泪”……到底谁说的对呢 ?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