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量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直观把握能力,提升学生对数量、形状和空间变化的敏感度。文章从创设可视化教学情境、组织可视化数学活动以及依托可视化推理项目等方面,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通过此类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直观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吕彩霞 《甘肃教育》2011,(24):33-33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观念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解决生活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数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感、课堂教学实践数感、质疑反思强化数感、善于估算运用数感。  相似文献   

4.
潘文忠 《考试周刊》2011,(81):78-7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5.
徐加旺 《小学生》2012,(9):93-93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数感是人们建立明确的对数概念的认识和有效地进行数学计算等活动的基础。数感是将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做到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在动手实验中培养数感,在估算中培养数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8.
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本文通过阐述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数感、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建立数学空间观念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以获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量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的运用,常常比数学上的精准计算更重要,应用也更广泛。而量感的建立也成为计量单位教学中的难点。要让学生攻克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思量如何提升学生对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感知,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应从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10.
量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事物策略属性和大小的直观感受。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理解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思维学习新知,并逐渐将其内化到自己认知结构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量感的有效培养不仅能够推动学生深入掌握对应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开展对应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例题设计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数学问题,是教师用作示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数学问题.例题教学是把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和运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和具体实践之间的桥梁,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4):90-91
随着教育改革开放发展,当下的社会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建设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学生知识学习与掌握上。初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解析数学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积极作用,详细探讨了数学教学中主要运用的内容,并提出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进行发展。将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能够用学过的常见的量来表示,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要通过数学语言能够描述出来。在小学数学的章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量感的认知,怎样建立量感是每一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红芳 《甘肃教育》2011,(10):75-75
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和交流,帮助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5.
砂国民 《考试周刊》2023,(39):83-86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关于量感的内容安排得比较分散,导致在教学时,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使相关知识的结构连接性得到有效体现。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因此,教师要认清当前教学工作的不足,以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量”生成,并掌握“量”的概念,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所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其现实意义。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分析数学考题答错主因,反思教师数学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建立数学数感、增强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运用意识的教学良策,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考场答题的正确率,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陈长平 《考试周刊》2011,(14):89-90
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而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量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量感,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预测等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量感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研究当中产生的认识为依据,分析了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现状,提出了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林芬 《天津教育》2023,(18):123-12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量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以量化的方式去理解、去认识、去解决问题,这是抽象思维、运用思维的经验基础。量感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和能力。量感培养在数学课程教育中至关重要,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角度认识事物,使其获得对数概念的整体把握,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