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教师应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与价值观。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如今立德树人的理念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保持高校思政教育优势的科学策略。文章从高校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驱动力分析入手,探究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梳理当前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面临的问题,制定科学的立德树人教育实施路径。如构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协同机制、明确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定位、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视角下的思政教育亲和力等,以期提升立德树人思想的思政教育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长远工作。要深刻理解"以德立人""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和要求。本文解读了"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内容,分析了立德树人是高职培养人才目标的需求,提出了生活行为指导与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生活化载体,以LS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了开展晨跑、控烟、不带正餐进公寓等日常生活行为指导与教育实践成效,最后提出了高职生立德生活化教育四项保障措施和三点思考,重点要有长效机制和面立足长远等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价值展开探析,阐述"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内涵,并分析将雷锋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体系教学改革,在思政教育、学科教育、职业教育中融...  相似文献   

5.
学校政治仪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操演可转化形而上的抽象价值观为形而下鲜活的情感体认,生成价值导向、政治动员、情感交流、文化传承、社会凝聚等功能,与立德树人构成逻辑共生的关系.本论文以广州大学学生学年礼作为学校政治仪式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创新个案,剖析其逻辑起点及立德树人的逻辑进路,以期为探索新时代学校政治仪式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6.
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从古到今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建构起了比较完备的道德价值体系。成人仪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多种教育功能,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宗教信仰教育等,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宣告个体"成人"方面,成人礼仪式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青少年顺利、健康地完成向成年人的转变,离不开"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立德树人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协调统一,成人仪式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一种实践途径,是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多样,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对工作路径和机制进行研究、优化。本文以"立德树人"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分析当前"立德树人"工作的不足;最后,重点分析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立德树人"实践路径、机制保障,给出多向提供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范围、优化联动机制、改善考评机制等可行措施,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给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文将首先梳理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再从树立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师德师风建设及联动长效机制五个方面论述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为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当前高职高专课程思政的办学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法律知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到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中,从而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操作运用、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洗礼相得益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的具体诠释。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的落实。所以,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种媒介使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德育工作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并对立德树人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为高职院校指明了培养人才的方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首在"立德",重在"树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促进学生立德成才.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存在着思政课程"主渠道"的地位没有凸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学校缺乏多学科合作的课程思政合力等问题,从构建课程思政组织框架、打造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落实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推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何在"立德树人"视域下破解高职教育所遇到的问题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存在的新问题,着重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进行思考和剖析,试图找出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力求促进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提升高等人才道德思想品质与文化素质的重要学科,应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持续发展教育引领作用。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要结合对深化认知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及优化学习评价体系等基础策略的应用,做好对课程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提升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及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融入劳动教育意识淡薄、融入劳动教育的教法单一、劳动教育评价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师增强劳动教育融入意识,采取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劳动教育评价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6.
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密切相关的文化,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引入地方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代表性文化为亭文化、明文化、儒林文化、红色文化等等。地方高校应当在办学理念、文化建设、教育科研、日常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引入地方文化,丰富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路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商丘师范学院持续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生态。学校主动围绕习近平的劳动观,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坚持服务育人与学生资助相结合,以玄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为抓手,围绕"以生为本"构建组织架构,贯彻"立德树人"工作理念,坚持"资助育人"根本指向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对标企业管理、厚植文化基因、致力素质提升规划等实践路径,打造新时代服务育人视阈下"劳育"模式的商师特色。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舆情变化迅速,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舆情快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处于核心地位。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和时代背景下,本文以江苏某高职院校为例,旨在说明人才培养应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来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一方面明确了现在时代教育的根本使命;另一方面来讲,进一步丰富了培养人才的深层内涵。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发展地,必须得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道路上的第一位。本人在探究关于立德树人的含义,历史由来及时代内涵,由此可以找到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向,同时也在为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微观层面的体现。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断加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与问题。由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文章从提升思政教育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效整合优化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