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模态听说教学具有多样化、个性化、情景化和交互性等多种优势,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特征、有效性较高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模态听说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将“教”的多模态转化为“学”和“评”的多模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供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中药炮制技术》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果好,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分析了该模式下教学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操作过程反思,随堂开展相互评比,实训过程考评。  相似文献   

3.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过程和心理特点而制订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自学辅导教学是采用“启、读、练、知、结”的教学程序,而它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变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学会”为“会学”。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是自学辅导教学成功的关键。当然,自学辅导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师,相反,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课程理念,然而乡镇初中英语课程现行的教、学、评存在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新课标的落实,依据“教—学—评”一体化和促进学习的评估的教学理念,通过自我评估表、学生自评、同伴评估、分层学习成效自评表和分层作业等评估手段,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探究乡镇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对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着学生成长即人才培养的大问题,通过对学生评价教师的心理因素分析,来探讨学生评价教师教学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及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学过程中的“教”与“评”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从音乐学科本质出发,认识单元学习要点,避免将教学内容切割零散,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关键学习能力。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精准探索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升教育质量,关键是融合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迎来了黄金阶段。但从教育效果来看,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社会适应力不足、职业道德规范不突出等,这些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强化思政课程教育,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改变以往思政课程“满堂灌”的做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新《职业教育法》的顺利出台,给高职思政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以高职思政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究钢琴教学,用“反馈原理”促进钢琴教学。钢琴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知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信息输出与信息输入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然,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并非只是将信息(教学内容)输出,而必须要重视信息的反馈(回课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反馈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事半功倍”,这是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人人都希望达到的效果。教学依然如此。目前,不少乡村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工作量大,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然而初中语文的课时较少,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期望和要求从总体上看,却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应当通过以下途径入手:一、多读——提高效率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练成读书…  相似文献   

11.
专科层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体系由“课程示范”“作业落实”“日常强化”“竞赛激励”和“评价督促”五个环节构成,具有“训练项目全面、训练程序完整、训练方式灵活、考核形式多元”的特点。运行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师范学生小学英语教学能力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强实践、重操作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其动手实践也只建立在“教师说、学生做”的基础上。“做中学”要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做”,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与“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建立,要充分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多应用、综合性强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信奉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将这句话运用于实践,并挖掘“真”字的内涵。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离不开“真”字。新课标在写作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对作文中的“真”的基本要求。对作文教学中的“真”,我理解为:写真事,流真情,做真人。其有法可寻,浅谈如下:一、品高文自胜,心正文自真教师对学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学生做真人。真人即心地光明纯粹,品德高尚,襟…  相似文献   

14.
教学成效评价机制是对教学成果、效果进行评估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模式。研究教学评价机制不仅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更是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而当前高校教学评价机制普遍存在评价指标体系单一、重结果轻过程、学生评教过于主观、教师评学注重结果等问题。据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结构改革的视角完善高校教学成效的评价机制:一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形成性评价并区别设置等措施提高学生评教的实效;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中,应摒弃以结业成绩为单一指标的片面做法;三是引入教学媒体并灵活运用,以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考核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中,学生的评教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是教师的直接接受者,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服务意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如何?如何做好技校学校的学生评教,使评教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情况,真正地促进教学,本人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既要有够用的理论支撑,又需要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本文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进行了论述,通过探索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旨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体验式教学能满足科学教育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符合科学领域“做中学”的领域学习特点,满足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转化的需要。课程设计了种植与观察、科学小实验、科学发现、科学绘本等四个实践体验项目和教育见习与模拟教学两个情境体验项目,形成了“课外实践、课内交流、课后反思、全面体验”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促进学生科学领域教学知识的转化,但要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难点的阶梯式教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序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教学难点,如“百鸡问题”、求解“完全数”、判断“平年和闰年”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甚至于有些教学难点,有现成的算法和程序代码,不论教师如何详细讲解,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教学难点,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本文阐述以阶梯式的教学处理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面向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大学习理论基础上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注重对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缺少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相关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原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设计方面的改进,专设"教学控制"、"工作记录"、"学生评教"三个功能模块,使网络教学平台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和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方面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使“批评”能够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批评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