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5年1月28日至3月11日,大河报《七日财富》周刊连续四期以每期两个版的容量,推出了《“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等8篇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组报道包括《“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不限号就是鼓励豪赌?》、《“排列3”引发持续热论》、《财政部出面规范“排列3”争论告一段落》等8篇报道和学署名章。发表后,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更令我们产生成就感的是,国家财政部于2月28日正式下发通知,  相似文献   

2.
1989年1月5日,星期四。这一天的《镇江日报》上,出现了一个读者从未谋面、完全陌生的新专栏,它以3/4的版面刊登了一篇题为《寻觅,在夕阳中》的报道。大篇幅,大标题,大插图……从此,一篇接一篇被称为“大特写”的报道相继在这个名叫《社会万象》的专栏中出现。如今,它已整整出了100期,走过了两个春夏和秋冬。正如一位读者所评论的,它犹如“一幅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尽收其中,既有喜怒哀乐,也  相似文献   

3.
说起老记者陆拂为,很多读者就会想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野人”张候拉轶事》等一篇篇优秀新闻;眼前浮现出百折不回的“棉花迷”吴吉昌、历尽坎坷的“老坚决”潘从  相似文献   

4.
封面链接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05年1-2月刊)保护新闻来源1969年,《路易丝维尔快报》记者保罗·布朗伯格在一篇反映嬉皮士生活的报道中提及两名当地青年制售大麻。此后两年,法庭多次传唤布朗伯格,要求其在调查贩毒行为的大陪审团前说出两名制售毒品的青年的身份。布朗伯格以保护新闻来源为由拒绝法院要求,随后被判藐视法庭罪。布朗伯格一案在全国引发了关于保护新闻源的大讨论。2004年,《纽约时报》记者米勒和《时代》杂志记者库柏收到和布朗伯格当年一样的传票。同样,由于拒绝向法庭透露消息来源,他们也可能面临18个月牢狱之灾。这一次,保护新…  相似文献   

5.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6.
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性报道。一篇好的事件性报道要求简洁、清楚、时效快。在报道手法上要做到“再现”事件,而不是平板地叙述新闻事件。《纽约先驱论坛报》于1960年3月5日刊登的记者桑切·德·葛芒的一篇报道《歌剧天骄。以身殉剧》是事件性报道的佳作。此文于1961年获普利策有时间限制的地方报道奖。这篇报道写都会大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伦纳德·沃伦在演出威尔第四幕歌剧《命运的力量》第二场结束时猝死于舞台上。台上的帷幕降下了,而记者以戏剧性手法把因演员死亡而  相似文献   

7.
罗华山 《新闻窗》2005,(1):12-13
1月15日是遵义会议70周年纪念日,贵州商报当天以5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一组纪念文章,这一组文章中,除两个整版是资料性的报道外,另3个整版是本报精心策划,社会新闻部记者和热线新闻部记者认真采访,反复修改而成,这3篇报道的题目分别是《我们与长征同行》、《我们与长征同名》、《我们与长征同龄》。报道推出后,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称赞这组报道选材独到、角度新颖、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6月12日,新京报A28—29版刊发了记者直接采访、摄影的《爸爸的薯条一年没兑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云南的北京人刘新宇的情况。13年,他在边防站查过毒品、在指挥学校上过学、在云南勐卯派出所当过民警、当了刑警队长……图文都非常感人。这篇报道,是新京报于2012年5月8日推出的"北京人在异乡"栏目的第8期报道。"北京人在异乡"是"走转改"大栏目下的专题报道,专门以身处异乡的北京人为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前线》报把抗震救灾报道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启动战时办报应急预案,在一版开设《军徽耀灾区——记者亲历抗震救灾一线》、《抗震救灾快报》专栏,开辟《抗震救灾·专题报道》专版,大容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抗震救灾报道。从5月14日至28日,《人民前线》报共出版报纸13期(增刊2期),抗震救灾专版19个,副刊5个;刊发稿件308篇,其中文字报道188篇,图片120幅,较好地反映了南京军区部队抗震救灾的情况,受到上至军区首长、下到基层官兵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7.
孙晓青 《军事记者》2007,(2):4-5,25
参加解放军报社第40次记者会议期间,了解到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2006年,记者部二三十名记者在军报刊稿2400篇,其中一版头条196个,二版头条141个,三版头条112个,其它版头条102个;此外,他们还在《中国国防报》刊稿124篇……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26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工作通讯《张家港,新时空背景下的跨越》,尝试用现场报道的?法报道重大典型,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张家港市委主要领导说:“这篇报道出手不凡,是近见年来张家港报道中写得最活、最厚重的一篇。”新闻界和报社的不少人士称赞,这篇通讯是典型报道中的一个突破……地方党委的肯定和同行的赞扬是对我们这次创新实践的鼓励,同时也引发出我们的一些思考。 怎样从经验性、业务性、工作性中走出来?工作通讯呼唤形式创新 这篇报道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12月中旬,省委决定将近年来两个文明持续协调发展取得重要成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中旬,河北日报农村部记者郝斌生同志用大信封给我传来两个复印件:一是发表在10月12日《河北日报》三版头条位置的新闻访问记——《田头三盼》;一是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关于这篇报道的评介文章。实际上,在斌生没有寄来复印件之前,我就在《河北日报》上读过《田头三盼》了。这篇访问记在我脑海里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就想写点感言,但由于其它原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半年,《光明日报》从自身办报特色出发,牢牢抓住发生在知识界的博客圈自律公约事件,深入开掘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这一重大主题,持续不断地推出有关博客圈自律公约系列报道,从年初驻河北记者首先发现并报道《国内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在石家庄诞生》,到《博客,由无序走向自律》头版头条稿件及多个主题专版和多篇评论,使网络文明这一重大主题在全国叫响,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光明日报》的文章,中央各大媒体做出跟进报道,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