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诗中的刘兰芝、焦仲卿是一组正面形象,焦母、刘兄则是一组典型反面形象。论及焦母,不少人认定她就是典型的封建“恶母”、“恶婆婆”,是酿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元凶。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但对于焦母形象定位却异乎寻常地众口一词。论者都以阶级的一面而切入,认定焦母是恶的化身。唯一的最能站得住脚的理由是因为她是焦阎王的妻子。如唐弢说:“焦母,这个一生造孽的阎王婆,明知大势已去,却还在挣扎,反扑,保护她最后一点‘家私’。”这自然影响到焦母性格的完整性,也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中,在焦家,不难发现无论"内政"、"外交"都是由焦母一人来掌控,在整个故事中焦母的形象并不突出,地位也似乎很边缘,但如果仔细去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隐形的人物才是这出爱情悲剧的真正导演。  相似文献   

4.
尹圆圆 《考试周刊》2012,(27):18-19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众所周知的四大经典剧之一,其中红娘这一角色塑造得颇为成功。她身份卑微,虽只是一个丫鬟,但语言、行为却很令人赞赏,她支持崔张恋爱婚姻,反对封建家长干预,是剧中最富光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净这一角色在元戏曲中已经发展成熟,是元戏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其起源大约可追溯到古代的滑稽戏,特别是俳优戏,如参军戏中的参军,便是净的原型。到了元代,净这一角色扮演的人物类型主要有反面角色、调笑滑稽的人物和其他小人物。净以幽默的语言,独特的造型创造了奇妙的舞台艺术效果,对后世戏剧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蛮横地破坏儿子焦仲卿的美满婚姻,把无辜的儿媳刘兰芝逐回娘家,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惨剧。焦母亲手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也让自己的余生充满了孤独与悔恨。千百年来,焦母成为“恶婆婆”的典型,为世人所痛恨。但是,焦母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呢?难道她成心要把儿子往绝路上逼吗?我想,天下没有这样恶毒的母亲。让我们走进焦母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下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一、无子不是理由焦母为何要驱逐刘兰芝?有人说:不孝有三,无后有大。焦母是嫌刘兰芝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要从刘兰芝嫁到焦家来到底…  相似文献   

8.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长诗,其叙事的完整、结构的紧凑、语言的优美、感情的忠贞、人物命运的悲惨等无不令人感慨万千,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之一。本文以作品人物——焦母的悲剧命运为切入点,从焦母的“恋子情结”这一心理角度,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文学中出现的"母性神话"倒塌的现象已经在引起学者的注意.但这一问题在中西文学的古典时期就已经出现,呈现出如赫拉、美狄亚、细侯等"恶母"形象.本文对中西古典时期恶母形象进行了列举陈述,并通过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分析,得出所谓的"母性神话"是根本不存在的结果.另外,这些"恶母"形象表现出了母亲的多元性,是对于"母性神话"的解构,母亲之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田汉在《秋声赋》中依据对母亲易克勤的回忆塑造了徐母这一角色,剧中诸多情节都可以在田汉和母亲过去的生活中寻到原型.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对田汉的成长和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以及对徐母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赞颂.作为话剧《秋声赋》中徐母的扮演者,通过对人物和文本的深层挖掘,了解到易克勤的生平与经历,体味到田汉赋予《秋声赋》这部话剧和徐母这一人物的深刻意义,更感受到在表演过程中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谢丹 《现代企业教育》2011,(22):123-123
咪咪这一角色是普契尼的真实主义歌剧《绣花女》中的灵魂人物,作曲家对于她的描写通过戏剧和音乐手段,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本文通过对咪咪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从新的侧面展现出咪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庆涛 《现代语文》2002,(12):25-25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作品成功的塑造了刘兰芝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兰芝美丽、聪明、善良、勤劳、坚强,不屈于威逼,不动于荣华。就是这么一个华光四射的人物却不容于焦母,而被遣归。焦母驱逐刘兰芝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一直引起人们探讨的兴趣。现在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二:一是认为刘兰芝婚后多年不育,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焦母找借口赶她出门;二是用弗洛伊德的“原欲”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作为独生子的焦仲卿,被母亲一手拉扯大,焦母与儿子相…  相似文献   

13.
成功演绎"卡门"这一角色是许多艺术家面对的一个难题,它牵涉到如何解读经典作品的问题。作为青年一代的歌唱者,有必要、也有责任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让众多鉴赏者感受到不同版本的"卡门"演绎,让观众了解到"卡门"这一角色赋予表演者的无限空间,提高学生音乐才能。  相似文献   

14.
一次和朋友闲聊,她说小时候可爱看书啦,拿到一本连环画,总是爱不释手.她觉得画上的故事都是真的,盼望着自己也能加入书上人物的行列.夜深人静,她总要偷偷起床,蹑手蹑脚地凑近书本,侧耳倾听."唉,他们怎么可能会发出声音来呢?要不然会惊醒我们的.他们肯定在里面悄悄地活动呢!"朋友为这了不起的发现窃喜.于是,她又小心翼翼地掀开书的一角,想偷窥一下.可就这么轻轻一碰,画面上的人物又静止不动了."哦,对不起!"她想,肯定是自己动作太大,惊动了他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伯爵夫人为中心的人物,她演唱的歌曲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请求希望丈夫回到她身边,突出了女主角在整部作品里很无奈彷徨。文章介绍了作者的背景,以那年代发生的事为大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会写这部歌剧,同时引出伯爵夫人这一角色的魅力所在与重要地位,分析了这一角色的特征与象征,表达了作者心中某种心思,分别以《求爱生给我安慰》和《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两首咏叹调为线索,分析了伯爵夫人咏叹调,更加的详细的介绍伯爵夫人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这些方面给以论述,如:伯爵夫人代表了当时阶级下另一种女性,介绍了场景,介绍了演唱时的关键点,以及伯爵夫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等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窥视莫扎特伯爵夫人咏叹调。  相似文献   

16.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善"、"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在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介绍的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钓拐》中的反丑刘二,他不仅体现了反丑人物表演的形态特征和赣南采茶戏中独具特色的"三绝"表演技艺,而且从美学角度看,刘二这一角色还体现了"化丑为美"的表演审美情趣。在民间素有"三角成戏,小丑当家"的说法,可见反丑人物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卫老婆子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小人物。她是一个中介人,干着向富贵人家介绍佣丁、撮合男女姻缘一类的活。这一角色是靠嘴巴吃饭的。在旧社会,这种人为了吃好这碗饭,往往两不得罪,磨炼出了一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巧嘴,并善于见风使舵,迅速揣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大部分学者认为焦母对于刘兰芝的美德及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孤行,独断专横,极力维护她这个封建家长的权威,充分暴露出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从焦母所处的社会背景入手重新分析焦母的形象,谈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