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计算题中的表格主要是记录同一个反应的多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解答有关问题。解答表格类计算题时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涉及题型1.反应中的固体为纯净物:①加热固体,记录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质量;②固体与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的气体质量关系,或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反应后总质量关系;③溶液与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的气体或沉淀质量关系,或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反应后总质  相似文献   

2.
1. 等质量的不同种活泼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酸溶液反应时,放出气体的质量,可用反应生成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与原子量之比来衡量,其比值大者,放出气体的质量较大。例1 等质量的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按放出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解:根据题意知,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分别为:FeCl2、ZnCl2、MgCl2、AlCl3。依上述规律,得知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比为:256∶265∶224∶327=128∶132.5∶112∶19。则上述置换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守恒来解题例1将一块锌投入到100克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2.6克,求锌块的质量。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锌与稀硫酸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硫酸锌溶液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总和。  相似文献   

4.
设金属R在质量为m金,相对原子质量为m相,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 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H2。2R 2xHCl=2RClx xH2↑2m相摇摇摇摇摇摇2xm金摇摇摇摇摇摇mH2列比例式求得:mH2=xm金m相同理,如果换成稀硫酸进行讨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即: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规律是mH2=xm金m相结论:金属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成正比,跟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成正比,跟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推理:(1)计算质量均为m的铝、镁、铁、锌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由上面…  相似文献   

5.
围绕“碳”一章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 ,将有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1 由问题向答案发散1 .1 C与O2 反应的产物C与O2 反应的产物与C与O2 的质量比有关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大于 3∶4 ,反应产物是CO ,C有剩余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等于 3∶4 ,反应产物是CO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在 3∶4与 3∶8之间 ,反应产物是CO与CO2 的混合气体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等于 3∶8,反应产物是CO2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小于3∶8,反应产物是CO2 ,O2 有剩余 .1 .2 某气体中含有C、O两种元素 ,判断该气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量液读数、托盘天平物体和砝码位置倒放、碳与氧气燃烧反应生成物的界定、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计算溶液反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碳氢或碳氢氧化合物燃烧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六个方面设计“模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常遇到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例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8.
一、用图示法解题 例1 将一定质量的汉白玉粉(主要成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与镁粉混合,在空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汉白玉粉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
一、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重要定律。在一个密闭容器里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前容器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还是多少,不管这个反应是否进行完全,还是有一种过剩,都是如此。当然,由于能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质量的变化也是  相似文献   

10.
溶质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学习“溶质质量分数”,供同学们参考.一、抓住概念本质特征、深刻理解概念涵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是: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或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上述公式中“溶质质量”的确定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①溶质必须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②溶质虽不与水发生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部分不能计算.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后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氢气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设计计算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在氢气或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如果已知参加反应的金属氧化物质量(可用字母表示),求生成的金属质量,或知道了反应生成的金属质量(可用字母表示),求参加反应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气(或一氧化碳)的质量(亦可求参加反应的氢气或一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这样的计算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题。如果金属氧化物没有完全反应,给出的是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或生成的金属质量,或者氢气(或一氧化碳)跟几  相似文献   

12.
活泼金属M与足量稀酸H~-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M的原子量M和化合价x有关。设α克M能从稀酸中置换出氢气m_M克,则即活泼金属从足量稀酸中置换出的氢气质量为: 氢气质量=(与H~+反应时金属的化合价/金属原子量)×金属质量。 例如相同质量的Mg,Zn,Fe,Al与足量的稀酸反应,放出的氢气质量之比为:  相似文献   

13.
一、质量守恒规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例1在反应X+2Y 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了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3∶9C.32∶9D.46∶9解析题给的反应物X与生成物R的质量之比为1.6g∶4.4g=4∶11,其整数质量差为7。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规律,另一反应物Y与另一生成物M的整数质量差也必为7,在四个选项中16∶9符合题意。故选A。二、原子守恒规律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4.
题目 为了测定某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已知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磁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相似文献   

15.
化学计算常遇到这样的题 :比较相同质量的几种不同金属在同一条件下跟酸反应 ,置换出氢气的多少 .这类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 .( 1 )不同金属跟足量稀硫酸或盐酸反应时生成 1g氢气 ,所需要的金属质量为金属原子量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合价 .例 1 取Mg、Al、Zn 3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 .则这 3种金属质量之比为 .解 :不同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 ,生成等质量的H2 ,可设都生成 1gH2 ,则根据金属原子量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合价 得Mg∶Al∶Zn =2 42 ∶2 73∶6 52 =1 2∶9∶32 5.( 2 )用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 (设都为ag)跟足量的稀硫酸或…  相似文献   

16.
一、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反应前后相等的是“质量”,而不是体积或分子总数等.2.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算,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漏掉.3.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质量守恒定律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去理解.从微观角度讲是因为“原子三不变”,即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了验证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规律,课题中设计铁(Fe)与硫酸铜(CuSO4)的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NaOH)的反应、白磷的燃烧反应等实验来验证.笔者认为,其中采用白磷作为反应物的实验有以下不妥.  相似文献   

18.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的依据有三点:1、化学方程式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间的质量比是一定的;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溶质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后可恰好完全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与加入的混合溶液的质量相等.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和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这类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首先准确掌握题目所给的“信息”,然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得反应后溶液及溶质的质量,进而用“质重守恒定律”求得其它的未知量。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初中化学计算中“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作如下两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无气体生成,无沉淀生成或无晶体析出)此类题“信息”明确,只要判断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就可以进行计算。例:t℃时,把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二氧化碳恰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