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光投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 ,反射角入射角 .2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 ,一般会发生现象 ,且折射角入射角 .3 湖水深 10米 ,距水面高 80 0米的直升飞机以 10米 /秒的速度水平向东飞行 ,则飞机在水中的像与飞机的距离为米 ,像以米 /秒的速度向运动 .4 焦距为 10厘米的凸透镜 ,要生成倒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要生成正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当物体从 5 0厘米处向 2 0厘米处移时 ,其像从向移 ,像的大小将逐渐 .5 入射光线跟平面镜成 3…  相似文献   

2.
1993年高考物理试题27题是一道透过凸透镜观看方格的问题,原题如下: 某人透过焦距为10厘米、直径为4.0厘米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厘米。他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厘米,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0厘米处,向他至多能看到同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不少考生对此题束手无策,甚至认为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放在焦点处的物体并不能通过凸透镜成象,物体发出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也有的中学教师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透过凸透镜观看焦点处物体的象的问题已超出了中学物理范围,该题是超纲的。那么,究竟能否观看到方格?问题是否超纲?该题  相似文献   

3.
上当题析(28)     
例1、一线状实物垂直于某薄凹透镜的主光轴放置,得到了放大率为1/4的像。已知实物和像相距50厘米,求该透镜焦距。“上当”途径: 由1/u 1/u=1/f,v/u=—1/4及u—v=50三式解得,u=40(厘米),v=—10(厘米),f=—40/3≈—13.3(厘米)。“上当”分析及正确解答:本题中,实  相似文献   

4.
透镜成像,是中学物理几何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发现,对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透镜成像公式1/u 1/v=1/f及m=|v|/u,学生能掌握得较好,但对于如透镜被不透明物挡住一部分,透镜绕轴旋转一微小角度、透镜割开分成两半、透镜上下振动等特殊情况下物体的成像问题,很多学生不甚明了,解题时瞎猜乱估,错误不少。为此,举例针对几种特殊情况透镜成像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例1(’98天津)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它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光变大后变小B.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C.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解如图1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为两倍焦距处.设凸透镜左侧为物区,右侧为豫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P是成缩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当物体…  相似文献   

6.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当物体与透镜主光轴垂直时,所成像的长度跟物体的长度之比,叫做像的放大率,课本利用成像光路图给出了放大率的计算公式m=v/u,这个公式在物、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使用较方便,但在处理涉及物距和像距变化的动态问题时,显得较麻烦. 实际上,在处理与放大率有关的光学动态问题中,  相似文献   

8.
透镜成像的放大率m和物距u的关系可以用图象描述出来.在研究透镜成像的物像间距L随物距u的变化规律时,该图能帮助我们尽快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恐怕都知道透镜公式1f=1u+1v,验证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已成为每个初中生必须“过关”的基本光学实验.在做光学实验时,老师对同学们说:“上述公式中,f是焦距,u是光源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现在,大家先把透镜支座放在条形架子的中间并固定好,然后逐渐向远处移动电灯.对于电灯的每一位置,移动屏幕以设法得到电灯的清晰像,然后精确地测量出每次成像时的u和v.现在已知这块透镜的焦距是12厘米,条形架长2米左右.请大家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宋爽做完实验后,略微思索了一下说:“老师,实验真有趣,不过测量时会出现小数值(或者零头数),…  相似文献   

11.
在几何光学中,用透镜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物体成象时,如果限定为理想成象的条件,成象位置可用高斯成象公式1/f=1/u 1/v进行准确地计算,其中f为透镜焦距,u和v分别表示物距和象距。并且象和物的形状几何相似而不失真,象的大小用垂轴(横向)放大率m=v/u确定。但如计及实际物体的纵向(沿光轴方向)长度,象是否仍向与物几何一致呢?或当物体以某一速率沿光轴移动时,象又应如何移动?象的移动速率和物的移动速率有何关系?本文将给予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一、顾此失彼例1把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2厘米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A.一定成正立的像;B.一定成倒立的像;C.可能成倒立的像,也可能成正立的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错解因为物体距焦点2厘米,透镜焦距10厘米,所以物距为12厘米,这时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本题答案选B.解析本题已知物体距焦点2厘米,物体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焦点外和焦点内.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焦点外距焦点2厘米时,成倒立的实像.在焦点内距焦点2厘米时,则…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中,透镜成像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而研究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两种方法:①作图法,就是作出三条特殊光线,利用作出的图像进行分析;②公式法,就是利用公式1/u+1/v=1/f研究u、v、f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可以解决透镜成像的简单问题,对于透镜放大倍数及动态分析问题的解决就略显不足.现介绍一种新方法:图象法.这种方法浅显易懂,便于掌握,能够灵活处理上述问题.若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则建立  相似文献   

14.
在凸透镜成像中,有一种特殊的成像情况,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的两次成像:在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满足一定条件且固定的情况下,在它们中间放一凸透镜并移动它,则能在光屏上两次看到清晰的像。现就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证和说明。 1两次成像的条件 设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 L,凸透镜的焦距为 f,欲使它成两次像,必满足 L>4f的条件。 证明:由透镜成像公式得 v=;因 L=u+ v=u+ =,化简得 u2- Lu+ Lf=0。欲使该方程有两个实数解,必使△ >0,即 L2- 4Lf>0,则 L>4f。 2两次所成像的性质 在物体和光屏间的距离 L>4f且…  相似文献   

15.
1 光学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公式设要变换的物体是一个透明体 ,其振幅透过率为 t(x0 ,y0 ) .现设用点光源发出的单色球面波照射透明体 ,将要变换的物体置于透镜前方距透镜为 d0 处 ,物体所处的位置为入射面 ,点光源 O与透镜相距为 S,点光源 O的共轭像面 (x,y)与透镜相距为 S,也就是输出面 .为讨论问题方便 ,这里的 d0 ,S,S均取正值 .透明物体经透镜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在光源的共轭像面处的场分布为[1 ]u(x,y) =C′exp jk (f - d0 ) (x2 y2 )2 [s(f - d0 ) fd0 ] × ∞-∞t(x0 ,y0 ) exp [- jk f(x0 x y0 y)S′(f - d0 ) fd0] dx0 dy0 .…  相似文献   

16.
在不少的参考资料上有类似这样一道题目:一块焦距为f=20厘米的凸透镜直立在一辆小车上,两者的总质量为0.5千克,小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透镜正前方30厘米处,直立着线状物体AB,若用水平力F=0.125牛作用在小车上,试求在加上F之后的2秒内,AB所成的象移动的平均速度. 题目给出的答案是8.33厘米/秒,显然是指物体AB的象沿主光轴方向的平均速度.然而,有的学生问到,物体AB上各个发光点经透镜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第33题是一道考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光学题。原题如下: 用焦距8厘米的凸透镜,使一根每小格为1毫米的直尺成象在直径是6.4厘米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显示16个小格,应将直尺放在离透镜多远的地方?已知直尺和光屏都垂直于透镜的主光轴,光屏的圆心在主光轴上,直尺与主光轴相交。该题所附的参考答案认定光屏直径即为象高,因而由放大率公式和透镜成象公式求得u=10厘米。仔细审查原题的题意可知,“屏的直径即为象高”的结论是武断的和片面的。题目仅要求成象在直径是6.4  相似文献   

18.
薄凸透镜和薄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1/u+1/v=1/f式中:u: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光源在透镜前为正,在后为负。v:透镜和像的距离.像成在透镜后方为正,在前为负.f:透镜的焦距.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上式中u、  相似文献   

19.
全卷共七题 ,总分为 1 4 0分 .  一、(2 0分 )两个薄透镜 L1和 L2 共轴放置 ,如图图预 2 0 - 1所示 .已知 L1的焦距 f1=f,L2 的焦距 f2 =- f,两透镜间距离也是 f.小物体位于物面 P上 ,物距 u1=3f.(1)小物体经这两个透镜所成的像在 L2 的   边 ,到 L2 的距离为    ,是   像 (虚或实 )、   像 (正或倒 ) ,放大率为    .(2 )现在把两透镜位置调换 ,若还要给定的原物体在原像处成像 ,两透镜作为整体应沿光轴向   边移动距离    .这个新的像是   像 (虚或实 )、   像 (正或倒 ) ,放大率为    .二、(2 0分 )一…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在物理统考时,我曾出了这样的一道光学题: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放大一倍的物体的象。把透镜向屏移36厘米,象就缩小了1/2倍,求透镜的焦距。结果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焦距为24厘米,少数学生答案是54厘米,显然焦距为54厘米的答案是正确的,而焦距为24厘米的结果是错误的。可是多数学生为什么得出错误结论?仔细看看学生的答卷,发现凡得出焦距为24厘米的学生,放大率都是按照2计算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放大一倍这个术语的理解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