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隐喻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只会让人觉得它是一个偶然遇到的名称、标签、符号或概念(случайное название,этикетка,знак,понятие),而在修辞状态下,却使人获得对其所指事物的鲜明的、形象的、直观的表象(яркое,образное,наглядное лредставление)。如在.一句中,серп本是—个中性概念“镰刀”,在这里却生动、形象地隐喻“月亮”。  相似文献   

2.
传神的语言     
第一站初出茅庐在写人物的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露。生动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所谓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人物语言写得好,人物性格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相似文献   

3.
伍玉梅 《现代语文》2014,(8):140-141
从广泛的语文读物中得知,“形象感的语言”只不过是一种俗说。因为语言是由一系列文字或词组合而成,本身无形象可言。既然如此,怎么又产生了语言的形象感呢?这是因为语言本身虽然没有形象感,但却有描述形象、唤起人们形象感知的功能。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那么概念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它常伴随记忆中的想象中的事物形象而存在,而在人说话和听话的时候就出现了表象和引起了表象联想和想象,这就产生了形象感。  相似文献   

4.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文章的语言更生动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选用含义具体而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在丰富的词汇中,有相当一些词的含义是比较具体、形象的。运用这些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具体感受,使内容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如下面两句话: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形象思维的定义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以具体表象为材料,在鲜明、生动的语言参与下进行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概括而产生。其初级形式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即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形象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言语形象思维,它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作为物质外壳,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且具有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言语形象思维最生动的表现就是文学和艺术中的新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扩展语句”是将结构很简单、内容较空泛、表达不具体、描写欠生动的语句扩展得充实、形象、鲜明起来。在“语言表达题”中,它的分值为4~6分,考查的是考生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想象联想能力和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电教媒体 富学生的表象 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维的,所谓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的特征。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而电教媒体具有鲜明的可感性,它能为教学提供模象直观,即具体事物图像和实际图象的模拟,这种模拟不是实物搬家,也不是简单的图象替代,它不受时、空、地域和人体机制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综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可以说是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写作技巧而言,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9.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同学们就应该学会刻画细节,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0.
智能,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任何一种学习或活动,必须先感知语言的刺激,借助理解产生概念形成表象而进行的。就以学画画来说:画鸡,教师或家长总是通过语言“尖尖的嘴巴”、“圆圆的头”、“毛绒绒的羽毛”等,使儿童在头脑中产生鸡的形象,然后儿童才有可能由内部语言支配手进行绘画。如果没有“尖尖”这个词,就反映不出嘴巴的形状,头脑里也不会有“尖尖”这一概念。所以,任何一个概念表象都离不开语言,都是依赖语言而存在的,通过语言去想象的。学画如此,其他活动更如此。  相似文献   

11.
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通过叙述,而是通过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的。”描写是用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具体细致、鲜明、清晰地叙写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它可以分为人物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习作多为记叙,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章。通过具体的叙述、形象的描写,使客观事物或社会生活栩栩如生,读来如睹其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由此可见,记叙描写叙述的表象首先必须真切鲜明,章才会生动感人。其次,记叙所描绘的表象是流动的,是由一幅画面流向另一幅画面,静止的表象是不能体现丰富的作内容的。如何使表象真切鲜明,流动起来呢?笔认为,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善于观察固然是重要途径,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唤醒激活表象,开启封存锁定表象的金钥匙就是命好作题。  相似文献   

13.
谈鲁迅文章中的省略号和林县一中刘英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写得鲜明生动;不过,在有些作品中,他故意写得不很鲜明。请看:①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  相似文献   

14.
张存向 《小学生》2010,(4):28-29
表象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人们感知过的某一事物,其形象常常会在头脑中以痕迹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后这种事物虽未出现,但在一定条件(刺激)影响下,它的形象仍会在头脑中再现,这就是表象。表象是通过感知下的形象,因此它是直观的、形象的;但表象总是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的是感知对象的一般特点,因此它是概括化了的形象。形象思维是人在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你想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吗?如果想,那么就不能漠视词语的色彩。词语有感情色彩,比如褒义词、贬义词,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但还有一类词语具有另一种色彩——形象色彩,这一点可能许多人都没留意。“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如:同是描写黄颜色,“鹅黄”会使人联想到小鹅绒毛的颜色,“杏黄”会使人联想到杏的颜色,“橘黄”会使人联想到橘子皮的颜色,“金黄”则会使人联想到黄金的颜色。这里每个词都会使人联想到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在语言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  相似文献   

16.
小资料     
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的特征。它所反映的通常仅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中,人们能够回忆起或再认出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常常依靠表象来实现。表象可因概括性程使的不同而分为单一的(或特殊的)表象与综合的(或一般的)表象。单一的表象是指某个具体事物的表象。比如去过天安门的人头脑中留下了天安门的形象,这是单一的表象。综合的表象是指一类事物的表象。比如,一般树的表象,一般书的表象就是综合表象。小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游戏教学能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迅速得到鲜明、具体的表象,形成概念,从而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语言材料,达到直接理解、直接记忆。  相似文献   

18.
综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可以说是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写作技巧而言,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绘声  相似文献   

19.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容易跟读者的心情及时沟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学生的习作中,在心理活动描写方面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诗性语言是文学语言中的奇葩。”它来源于文学标准语 ,但又不能一味遵循标准语。它是文学标准语的偏移、扭曲、变形和陌生化。“诗性语言”是作家特别是诗人的至爱 ,作为文学欣赏者也应尤其关注。因此 ,我将用中国诗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为例来阐述一下“诗性语言”的特点。一、表象的鲜明性何谓“表象” ?表象是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它包括物象和人象。诗人正是通过选择表象来表情达意的。表象并非诗歌所特有 ,但诗歌的表象尤为多而鲜明。从宋代大文豪苏轼评王维诗的两句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就可知道一首诗就可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