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要重视朗读指导,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个人读、小组读、比赛读,课内朗读和课外朗读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文本、走进文本、享受文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达成共识,那就是都要重视朗读。身为一个在农村小学任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耳闻着孩子们拖长着声音唱戏般的朗读,心里总是纠结不安。目前,在农村小学,唱读是让众多语文教师头痛的事。唱读时由于学生在字与字之间都额外的拖长了音,导致阅读时无法思考,谈不上语感,感情朗读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现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低年级的孩子数读较多,中年级的孩子大多是唱读,  相似文献   

3.
亲子阅读不仅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且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家长展开亲子共读的活动。通过亲子共同朗读、对话、讨论、表演等活动,孩子能体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不断开展思维活动,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朗读教学内容丰富,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5.
刘俊国 《学周刊C版》2013,(11):118-119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笔者从读字要音调标准、读词要轻重合适、读句要停顿适当、读段要基调准确等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从"悦读"起步,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朗读,充满兴趣地乐读,没有心理负担地自由读、自愿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明确目标,通过范读引领、评价激励和分享展示等方式,让儿童在朗读中感受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8.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继而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展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7):69-70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朗读是学生们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识文认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示范作用,带领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读准字音,掌握朗读的语气;丰富朗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拓宽朗读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内容,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还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读思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文章的内涵,体味文章的深刻意义;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阅读。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在“教学要求”、“阅读能力”一栏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 ,要了解内容 ,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其中的主要精神是顺畅朗读文言文。1.要重视朗读与背诵古人云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会读 ,教师首先必须范读 ,并在范读时提醒学生不读破句子。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 ,结合注释 ,借助工具书 ,弄清一句话应该怎样停顿 ,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有个朦胧的认识。这时 ,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翻译 ,要让他们多读、熟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法 ,如自读、默读、…  相似文献   

11.
曹燕 《学子》2015,(6):44
所谓"读"即朗读,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朗读,做到读准、读顺,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引",即引导,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要注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引导,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拓"即拓展,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拓展,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其中任何一点,阅读都是不完整的,也只有将这三者有机整合起来,阅读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由于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他们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成人直接指导和共同参与,是一种成人朗读、幼儿听赏的活动。年龄小的幼儿尤其如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成人在孩子早期给孩子读故事、与孩子共同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Morrow和Smith (1990)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他们最终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要远远超出父母和教师所认识到的。”在幼儿园中,教师为孩子朗读、师幼之间的阅读分享活动也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因素。Teale和Sulzby(1989)指出教师必须坚持每天为幼儿朗读,至少每天一次。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让孩子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孩子学会阅读,要善于展开对话,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要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朗读是帮助学生实现对课文内容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要着重加强朗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提升。下面,笔者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但目前的小学生朗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对朗读逐步失去兴趣。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师的普通朗读要求,教师可以从明确朗读目标、解决常见朗读问题、适当渗透朗读技巧、根据文本确定朗读目标、恰当选择朗读形式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与守候中等候蜕变,让朗读指导真正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8.
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朗读,培养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读;依据教材,教学生会读;反复诵读,促学生多练。  相似文献   

19.
万前军 《考试周刊》2014,(24):31-3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营造学生想读的课堂氛围、教师的经典朗读示范、朗读方法指导和教师鼓励与宽容的评价入手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谁都知道,热爱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每天大声给孩子们朗读,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不爱阅读孩子的心结,让他们也迷上读书。为什么呢?因为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