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学的阶级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 ,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三个最重要的理论支点。只有到了瞿秋白时代 ,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才基本上具备了自己的概念系统、学说体系和相应的思想深度 ,才真正成为一种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话语。瞿秋白为中国革命文学理论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文学思想也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终形成做了必要的探索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王瑜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49-53
"革命文学"是后期"创造社"提出的对"阶级论"文学观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的创作追求。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等人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态。"左联"的成立深化了"革命文学"并对"阶级论"文学观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阶级论"文学观成熟的标志,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研究数十年。回顾与重审"革命文学"和"阶级论"的文学观意在启示当前,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有文学评论家、文学鉴赏家、文学考据家、文学理论察、文学思想家之分。最为难得是文学思想家。所谓文学思想謇.就是在文学思想领域里能够“从思想方法开始进行变革”的人。刘再复先生则属于文学思想家。他始终是以自由思想家的身份从事着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在他的文学思想中贯串着一条由启蒙到苷世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是以一位启蒙思想战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的。来到海外以后。他不仅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而且向着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启蒙升华为普世。所谓普世.就是以世界的眼光,探索人类文化的深屡共性,打通中外文化的气脉,探究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走出狭隘的“民族经验”。走向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他对高行健的《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一系列作品的评论.就是见证.也表现了他作为文学思想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德莫克拉西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唯一权威者”,“根本主义”和“时代精神”,对于五四文学思想同样具有统摄作用。它不仅规定了理论与批评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制约着翻译和创作的价值取向。五四文学思想的德莫克拉西化主要表现为;提倡先译后做,以外国民主主义文学为我们楷模的思想;“活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崇尚自然、自由与个性的诗文创作倾向;“人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小说创作中竞写“非人的生活”倾向。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抗战时期文学的政治功利化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 ,使得苏联文学思想借助革命战争形势而得以强化和普遍化、中国化 ,结束了五四以后多元化的文学思潮 ,终于使苏联式的“现实主义”占据垄断地位 ,并演变为中国文学新传统文学理论。它主导了中国文学思想达数十年之久 ,奠定了解放以后几十年中国文学思想的整体格局。重新思考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 ,把它与解放后文学思想联系起来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文学为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洪仁则是太平天国最优秀的“才学之士”。其文学思想反映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观点和要求。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论述了洪仁文学思想的形成;(二)评析洪仁所受中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影响,因而具有积极进取和为现实服务的精神;(三)评述其文学改革思想:他坚决反对流行于当时文坛的“浮文巧言”和“六朝故习”等不良文风:提出了诸如“去浮存实”、“朴实明晓”、“一目了然”、“通经致用”并符合“天情真道”的断文风的改革主张。这些,均是从时代的呼唤、天国革命的需要而发。(四)在“结束语”中,概述了洪仁文学思想的时代特色、创新精神及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其不容忽视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是从胡适倡导的现代白话文运动开始的 ,这既是一次语言工具的革命 ,也是一次语言思想的革命。他以进化论思想与实用主义思想为基础建构起了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并以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为榜样 ,进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实践。这就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奥斯丁强调文学的客观性及主观性,其文学思想根源是古典主义,哲学根源是唯理主义。他抛弃了古典主义的矫揉造作,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他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而是渗透了人的主体精神;他不美化生活,而是描写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初盛唐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张说在文学上尤多建树。不仅以诗歌创作为盛唐诗导夫先路,而且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文学思想。“通变”是张说文学思想的特色:既有继承“四杰”、陈子昂等人革新理论的一面,也有超迈前贤、创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文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其“关、善”说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政治功利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传统,但它只片面地强调文学的外部作用,而忽略了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其“文、质”说并非论述文学问题,从汉儒开始正式地将此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在其“无邪”至“中”说的基础上派生出了“温柔敦厚”和“含蓄蕴藉”的审美追求;孔子的“兴、观、群、怨”诗教原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这几个概念本身,而在于提示了“兴观群怨”这一行为物态化后的意义;孔子的诗论思想是汉儒诗教思想的发端,更是汉儒诗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杨骚的闻名,主要在于他的诗歌和戏剧的成就,但他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是相当可观的。在一九二八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刚从南洋返沪的杨骚,就写了《革命文学与裨将》一文。一九三二年,杨骚又写了《关于文艺创作不振的感想》,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月刊的讨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写下了大量高质量的文艺评论文章。一九三七年,他将散载于各报刊上的评论文章编成集。题名《忽就篇》,交由上海引擎出版社出版。抗战爆发以后,他辗转福州、重庆、新加坡等地从事救亡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策划组织和直接领导的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文学团体。它的成立,一方面显示了在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学队伍的成长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勦”政策的可耻的失败。它的成立的原因:在社会政治方面,是党单独领导中国革命运动,这就决定了在文学上也要水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同时,毛泽东同志等所创立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也给进步的文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在文学本身方面,自“五四”以来党对“革命文学”的提倡特别是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的开展,也为左联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伦的基础。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革命文学”的提倡问题就不能不被列为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就像这样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明帝刘庄是两汉较早具有明确文学思想的皇帝.在他看来,文章可“成一家之言”,使作者扬名后世;文章当务实切用,利于政化;忠义之士才能写出忠义之文.汉明帝的文章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学倾向,即尚真疾虚,不失真性情,本经立义,典雅简净.汉明帝的文学思想对永平晚期文学、尤其是章帝朝文学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茅盾新文学发端期的文学思想及文学理论著述,包含着明显的社会革命的诉求,集中体现了"五四"时期"人生派"理论主张,表现出了显著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论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新文学由"五四"时期"人的文学"向左翼"革命文学"逐渐转变的某些内在轨迹,对发端期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涌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他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建树和文学批评活动,为新文学现实主义流派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对柏格森生命美学的接受,促使他对传统的文学观念进行整合和调适,其文学思想由前期的功利主义转向后期注重审美价值的“情感论”。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前后转变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典型展示。  相似文献   

17.
杜牧的文学思想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并求立言之不朽;对文章的“意”、“理”以及作品风格、文学修养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文学思想对诗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牧的文学思想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并求立言之不朽;对文章的“意”、“理”以及作品风格、文学修养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文学思想对诗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末明初的越派和吴派是最有影响的两个文学流派,其文学思想代表和指导着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流向。吴派作家主张文学远离政治,强调发乎性情的自由创作。这一思想既表现了对文学本体的关注,又反映出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而越派作家则与之相反,主张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这一思想既反映了元末明初知识分子希望恢复儒家文学传统、重建士人形象、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对宋元以来的文学思想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但文学与政治的联姻又使得越派的文学思想出现了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的理论倾斜和实践危害。如果说吴派作家的悲剧命运宣告了文学自由主义的破产,那么,越派作家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又最终失去了文学自身的价值。这种文学思想上的悖论恰好构成了元末明初文学递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洪的文学思想,就其本质来说,主要还是以正统的封建诗教为核心内容,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他反对明人盲目食古的模拟风气,主张学习唐人,注重神韵;注重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表现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要求作品关切广大妇女的生活命运,市民意识较为浓厚;同时在戏曲创作和表演理论方面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不难看出,洪尽管以戏曲创作而闻名。但他的文学思想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