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我听了师傅很多课,参加了很多次教师培训,也观摩了很多公开课,看了一些教学书籍,可是我对教学还是没有建立自信。我用了某君的教学设计,可是我的课还是我的课,无法呈现某君课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一课     
丁守艳 《吉林教育》2008,(3):120-120
那天,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学校今天将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市教育、教学大检查,而且将有3位数学教研员听我的课。作为从教10多年的我和八年二班的同学们,都信心十足的等待着这节课。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清晨,由于我不小心那不争气的右胳膊又脱臼了,我匆忙到医院处理完毕,又赶回学校像往常一样准备上课。可是,由于我的胳膊是习惯性脱臼,所以酸软无力,抬不起来,根本无法书写板书,那么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将怎样完成呢?怎么办?我的内心无法平静下来,我有些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3.
我听了师傅很多课,参加了很多次教师培训,也观摩了很多公开课,看了一些教学书籍,可是我对教学还是没有建立自信。我用了某君的教学设计,可是我的课还是我的课,无法呈现某君课堂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星期二真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因为孙凌飞调皮捣蛋损害了公物,也有作案嫌疑的我和他一起被拉下了水。大发雷霆的叶老师宣布:“从今天开始,值日工作由你们两个干,另外还得再帮助105班做值日!”听得我是心惊肉跳,这星期我们可是要上7天的课哪!要比平时多2天!  相似文献   

5.
那是我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次校级公开课,课题是《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课前我对制取氧气的几个实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试做,可是在演示双氧水分解制取氧这个实验时,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提问让我的课堂出现了意外,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顺着学生的思路向下走,没想到这竟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那时的我刚刚师范毕业,带着多年的梦想走上讲台,怀着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的信念。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我面前不停地嘱咐:“小伙子,一定要踢开头三脚。”当时也不知他们所说的“头三脚”是什么,心中大概理解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不过说真的,是哪“三把火”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冒着“傻”气,每天认真地工作着,体会着学校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差距。如今想来,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备课与上课的。同校的老师,颇有些经验,在我不断地询问中,他告诉我一个秘决,“一课一得”。我感激得不得了,犹如得到了迈进神秘殿堂的金钥匙。那时的我就是困惑,一课得什么?真想去听听别人的课,回来后照搬也行呀!可是一听到我的这个请求,他们都不肯答应,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庄伟炎 《师道》2004,(11):29-29
我历来都怕教数学,因为学生说它乏味。可是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将已备好的教案置之脑后,贸然用一种新的讲法,学生们竞听得津津有味。那节课,我教的是求平均数。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初,我开始在佳华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与我在国内35年的教学经历相比,这7年多的海外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回顾在海外的教学,我尤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汉语教学所研究的共性。在海外——汉语文化的沙漠地带,兴趣培养尤其重要。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老师的感情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爱上哪位老师的课,就对哪门课有兴趣。有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作文中写道:Mrs. Mcalay是我的英文老师,她个子不高,可是她的那种内在气质却能征服我们的心。每当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9.
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谈过这样的教学体会:一个人很容易迷失自己,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要上一堂重要的公开课——茅盾的《风景谈》。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把我认为好的东西都用上了,可是试讲以后,一位熟悉我的老教师却认为这节课大不如我平时的课。他直言:"你大概是在资料中迷失了  相似文献   

10.
杨丽梅 《教育导刊》2003,(8):118-119
A.接到任务 5月28日我校要进行科研成果汇报活动.我将要承担一节"口语交际"课.我很兴奋,能参加这样的汇报课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虽然口语交际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但我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和潘校长及同级老师最后商定口语交际课课题--《水果》.可是口语交际课到底怎么上呢?我请教同级老师,他们都认为和说话课差不多.接下来,我按照这一思想认真备课,准备试教.  相似文献   

11.
课上完了细细回味,总觉得,自己的课缺些什么。按说备课时,我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确立了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特别是"10的意义"这个难点,我特别设计了环节来突破,可是,课上完后,我总觉得这个知识难点对了环节来突破.  相似文献   

12.
<正>和一位优秀的老师同课异构《九寨沟》这篇课文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以从前的经验准备这节课,注重了文本的解读,注意把握文本重点,设计口语表达训练,还绞尽脑汁设计小细节使课堂更有"看头"……可是独独忽略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可想而知,这节课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课堂冷冰冰的,孩子们的朗读也是硬邦邦的。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教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收集金字塔的有关资料,课上简单梳理了课文内容后便开始了交流。学生交流得非常热烈,我也觉得这堂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可是,这样的课至多只能算课外专题阅读之后的一个交流,课文本身已经被挤出了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学不学《埃及的金字塔》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我的妹妹     
我姨家有一个4岁的小妹妹,因为她是圣诞节那天出生的,所以取名叫圣婴。她整天梳个朝天小辫子,一双大眼睛是我眼睛的2倍,小鼻子经常发出怪怪的声音,一张樱桃小嘴儿非常能说,身上总是穿着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可是总是等不到天黑干净的衣服就成了脏衣服。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约好了要在姥姥家见面一起玩。可是由于临时串课我没有准时到姥姥家。上完课,我马上坐车去姥姥家。一开门,就看见妹妹眼睛红红地站在门口,朝天辫也散落下来成了朝地辫。从我出现的那一刻起她的大眼睛就没离开过我,小嘴也一直撅得老高。我赶忙对她说对不起,可是…  相似文献   

15.
课余,整理教学笔记时,有一个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教学案例引起了我的思考。那是几年前我在外地上公开课时发生的一幕。那堂公开课上,课一开始,在复习生字这个环节,我请学生上来领读上节课学的词语。孩子们十分踊跃。其中一个小男孩高举着手拼命地挥舞,表现得特别积极,我马上请了他。小男孩兴高采烈地登上讲台,清清嗓子,流利地发出了命令:  相似文献   

16.
趁着学生做眼保健操的片刻工夫,我又重温了一遍(《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教学设计。并且暗暗告诉自己:今天这节课可不能出乱子,全校三分之二的语文教师都在教室坐着呢!要是有个闪失,我这个抓语文的教导主任可是颜面扫地呀。  相似文献   

17.
课前对已设计的导语不满意.课上又漏写了一个“家”字,这些本是老师教学准备不够充分的表现.可是因为陈老师处理突发状况很机智.最后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自然地导入课.从而展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瑾 《现代教学》2011,(1):103-10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曾经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适时运用媒体”等符合“标准”的课才是好课。对这样的目标我也一直在努力。可是过分关注这些标准恰恰太过于死板,导致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使学生上课时失去了激情和兴趣,课堂上了无生趣,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上“水污染”一课.当课程即将结束时,不巧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本来应该带领学生们到指定地点考察水域污染情况的,可是,临到上课,天下起了大雨,这一课只好在教室里进行。如何组织好课堂,上好这节课呢?我冷静地分析: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水污染的严重形势主要来自人们过于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决定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激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上,由意识来带动行为。我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上好人生第一课去年9月的一天,一群叽叽喳喳刚入学的孩子被我带进学校大大的图书室,很随便地围坐在地板上,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节日记课。我面带微笑走向孩子,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我转身信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美人鱼》的故事。“孩子们”,我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孩子们听了眼睛一亮。我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神气十足地说:“我家的小狗豆豆,今年半岁,小鼻子,小眼儿,小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