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邱林锋 《精武》2012,(32):69-70
农村公共体育物品合理有效的供给是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对农村公共体育物品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公共体育抽品供给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大供给投入力度、建立多元供给模式、提升公共体育靳品供给质量等多种措施来改善供给水平,从而促进惠及全国9亿人口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启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工程极为关键的5年。构建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将是"十二五"期间体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当前体育事业仍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与相对薄弱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之间的矛盾、体育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环境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体育事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体育事业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的改革要以体育强国建设为总目标,进一步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分类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推进体育事业组织体系的多元化、体育事业发展方式的集约化、体育事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育事业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及体育事业公共管理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难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供给主体缺乏全面的体制性安排,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的主导体制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部门化、地方化的局部行为,政府应当面向大众体育需求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体制创新,运用市场经济原则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主体,建立以增强全民族身体素质和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为内核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规划。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问题。研究认为:广西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广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也面临供给水平低下、供给针对性不强和供给主体单一的现实问题。应该通过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方式、丰富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体系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等策略提高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5.
杨学文  李书泉 《体育与科学》2012,33(2):50-52,74
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重要制约因素,在拓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渠道之前,必须明确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法律属性。肯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准公产属性,明确所有权或管理权,确保使用权和收益权,限定使用权。只有明确权利归属,才能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查找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运用哲学的观点对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为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提出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任重而道远,必须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建立在自下而上的需求机制下;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充分发挥政府、非营利组织、市场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逐步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相似文献   

7.
结合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针对中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现状,设计适合现行中国社会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来指导和保证中国农村的全面、健康发展.1)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体系;2)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树立开放系统观念,打破政府垄断提供格局,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3)坚持政府的核心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4)引入有序竞争,促进良性合作,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供给的新型伙伴关系;5)畅通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渠道,改革供给的决策机制,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互动的民主决策机制;6)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是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深化体育事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性选择。系统把握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运作的规律,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竞争模式、谈判模式、体制内外包模式等合同外包模式的特征、适用情形、成效与缺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竞争模式难以普及、谈判模式和体制内外包模式运作受限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相关法律与政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重视培育公共体育服务供方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监管机制,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以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外三种典型类型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模式进行分析,从体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给制度的启示及创新策略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从而为促进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为政府决策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34次出现"体育",《纲要》在突出体育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对体育的要求。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型城镇化中体育发展的基石,完善新型城镇化体育公共产品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的治理机制,确保新型城镇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高效可行的公共服务环境,是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审视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处于区域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研究采用实证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历时维度的梳理及简要评价;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工具"转型逻辑问题;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指令与调控式的科层治理"向"合作与网络式的综合治理"转型;提出"一条主线、两个维度、三极互动、四大要素"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转型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完整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特色体育事业图景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当前国内主流话语使用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等图景描述都不足以完全指称我国体育发展的独特特征,而基于中国体育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体育中国",具有指称我国体育建设成就的可能性。"体育中国"是从体育方面建构国家形象的尝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及其发展模式的综合表征在国内外投射。而作为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图景的"体育中国"之构建,可以经由体育软实力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体育对外宣传与交流和体育文化输出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社区体育的产品性质及其相应的提供方式。本文认为,社区体育的产品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即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以及私人物品。社区体育的提供方式也可分为公共提供以及私人提供两种类型。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产品性质呈现出三种类别共存的态势,同时提供社区体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私人物品的社区体育产品和以私人为主导的社区体育供给形式将更具发展潜力,并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事业的进步以及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事业的转型决定着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来分析影响中国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奥运会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国家的系统化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的规范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主要是体育投入的不均衡、群众体育发展的严重落后、体育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受到局限。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体育功能的转型、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体育管理方式的转型。为此,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从政治体育向生活体育转变;转变体育供给结构,从竞技体育的供给向群众体育的供给转变;转变投入方式,从数量投入向质量投入转变;转变价值导向,从效率导向向公平导向转型。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竞技体育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简单单纯到复杂多样的历程,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坚持继续发展与改革创新,全面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规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体育强国"体育战略。  相似文献   

16.
Guangxin Tan 《国际体育史杂志》2017,34(17-18):1883-1897
Abstract

What is embarrassing for Chinese sports is that the supply of the sport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almost every field of sport in China. Furthermore, teenage sport has deteriorated year on year and is very short of backup talents in competitive sports. Faced with China’s devastated football, the appropriate attitude is neither seeking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nor ignoring it; the urgent thing for this moment is to establish a feasible and sustainable football system.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otball, the strategy of football development by the country’s leaders, and the policy of Youth Campus Football in 2009, coupled with sports humanism, suggests that the future lies in instilling a sharing sports concept, promoting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y.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missionar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rogramm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ation-building project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transformed and moderniz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 China from 1840 to 1937. The concepts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and nationalism are central to this study, to understand how the two interac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in Chin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ltural imperialism model is ineffective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missionaries on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and indigen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 modern China. More precisely, the way in which Chinese nationalism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resisting, selecting, and reshaping the cultural products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evidences a process that was an active negotiation, rather than a passive consumption, of Western culture. This said, Christia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rogrammes had long-lasting effects on how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came the way to define ‘modern’ bodies as they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ider education programme of modernizing China under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并不单纯地属于一项公共政策或一个体育问题,而是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体育参与以及弱势群体公共权益保障的社会问题和制度问题。以社会转型和新农村背景下推进农村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为背景,通过相关概念解析,在广泛调研、文献整理和基本把握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假想推断、分总建构的方法和多学科理论,剖析农民个体、社会阶层、农村乡镇、农民群体及政府部门五者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需求、意识、行为、文化、环境、经济、健康、和谐、政策、体制10要素的内在联系,以直观易读的简图方式初步构建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并提出"求实惠保供给,经济兴体;强文化保发展,因地制宜;改制度保协调,权责清晰;促开放保需求,代民立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与和谐社会构建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竞技体育对于民众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包括:1、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文化;2、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3、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引导大众体育消费,促进体育消费市场腾飞;4、推动社会民主与法制进程。消极方面包括:1、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不合理;2、退役运动员安置体制混乱;3、精英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矛盾;4、当代中国竞技体育伦理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