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
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钱波 《成才之路》2011,(18):12-13
构建平等、互动、有效的和谐对话场,强调的是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融合,强调的是对话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准确把握“对话”的实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诠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学到多少。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对话"的视角看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阅读课堂。作者强调阅读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对话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沟通,才能实践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对话不仅是指外在的言语行为,更强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话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文本)理性的碰撞、精神的相遇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对话教学是一种以开展对话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建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以思维为基础的互动对话即平等式对话,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  相似文献   

7.
“对话理论”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强调的是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融合,强调的是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达到欣赏文学作品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学课堂中,进行对话教学是学生充分展示思维、形成主动探究的好载体。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情境对话、幽默对话,体现了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和谐、自由、温馨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体验学习的价值与乐趣,感受小数课堂的无穷魅力,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惠芳 《江苏教育》2013,(17):28-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和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对话、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可以让数学课堂真正丰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独立的主体,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双向沟通、交流与互动。平等对话的核心价值在于师生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有了对话,课堂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激荡着情感的活力,充满着和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蒋岭 《云南教育》2005,(2):25-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原则上,以文本言语为载体而展开的思维碰撞和心灵的多向交流,包括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作者)、学生、教师与编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观照课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双向互动的,是彼此之间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动态过程。一节没有互动环节的课堂,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而一节充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课堂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还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师生对话是课堂中最为主要的对话方式,它能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语言在对话中积累教师的课堂对话应该是诗意的,这种诗意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对话语言中。要将人文关怀和哲思感悟融合于提示语、过渡语、评价语之中,如雨后空气、汩汩清泉一样滋养孩子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并以对话的姿态走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史无前例的高频率点击,激起了一线教师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