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揭开站在文本后面的作者的真面目.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上的对话过程.一直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老师自己要真正走进文本.真切地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只有教师首先真正对作者通过文本传达出的情感感同身受时。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受。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的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有可能在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学生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应该学会和作者对话,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与文本中的插图对话,与文本中的"空白"对话,张扬与文本对话中的个性,领悟与文本对话中的写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就要求读者把阅读文本看作是和活生生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读者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达到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此,有人不禁要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其实,由一篇篇具体的课文组成的文本,不仅仅是客观事物,更是像对话中的一个人,就像一个“你”一样在自身说话。这是因为,一篇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阅读这些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间接对话,或者说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心灵对话。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种新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因此,文本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阅读的本质,其实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历史和未来对话。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读者只有激活文本的生命,才能真正实现"人本对话",为此,本文从精品细品,读中感悟;知人论世,比较阅读;寻幽览胜,合作探究;巧妙引导,想象再造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达到"人本对话"的佳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生命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生生之间要相互交流,产生思想情感的碰撞;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展开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吕可 《成才之路》2013,(14):54-54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8.
林志平 《广西教育》2011,(16):48-48
文本对话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那么,学生与文本对话一定更精彩。一、启发想象,进入文本意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相似文献   

9.
<正>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尽种种办法来设计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文本内容对话,同文本作者对话,同学生心灵对话。源于思考:研读文本与学习写作的结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引领学生研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本,教学过程中通过文本解读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也能在净化心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谓解读文本则是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心灵与文本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并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的目的。由此,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鼎湖山听泉》为例,浅析解读文本的技巧,感受作者内在的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11.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新课程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把握文学类文本的节奏,搞好新教材的教学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文学类文本节奏的教学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节奏是文本构成的内在律动,节奏之于文,如同脉博之于人,它是文本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文本的节奏主要表现为外在形式的语言声音节奏和内部形式的情绪消涨的情感节奏,通常称之为内部节奏。内部节奏的教学以情感把握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潜心会文本""入境始与亲",文学类作品中蕴涵的生命精神、精准的语言、精致的表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展开三重对话,进入作品的世界,想作品中人物之所想,感作品中人物之所感,产生情感共鸣,从更高层面达到与作者、作品的交流与默契,真正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三重对话强调通过对话探讨文本价值,要在已经成为权威的定论中读出文本背后的潜台词,在认识到作者所处社会背景的同时,挖掘出作者的个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13.
以抒情的方式将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增强文本艺术感染力的效果,是文学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文学类文本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审美、鉴赏及写作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是因为阅读策略教学的相对薄弱,制约了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本文具体分析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它往往通过优秀的作品,让人们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也让读者的人格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效果往往发生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与思考当中,蕴藏在文本中每一个细节的背后.可以说抓住了文中细节的品读,也就寻找到了一条直达作者心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但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尽种种办法来设计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文本内容对话,同文本作者对话,同学生心灵对话。源于思考:研读文本与学习写作的结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引领学生研  相似文献   

17.
蔡春 《学语文》2013,(2):33-34
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深层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知识的加工、活化至关重要,因为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难以走进文本、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8.
吕可 《成才之路》2013,(2):21-21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握这个"情",现在提出以下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阅读教学应该从对文本的肢解式阅读剖析走向对文本的真切感悟和鲜活的对话。这样的对话不仅是与所阅读作品进行言语的交流,更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精神的融合、情感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感应。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解题"的层面上,缺少对阅读材料本身的精神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