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使他们对作文感兴趣?……这是许多老师在探究的问题。那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孩子们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求学路上,我们都遇到过各种类型的老师,哪种类型的老师最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呢?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看以下八款极品老师,有没有一款是你最愿意遇上的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4.
徐琳 《教师》2010,(32):69-69
有太多的学生感慨语文难学!有很多老师感叹语文难教!为什么高中三年的学习,几百个课时花上去,学生还是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提高呢?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语文能力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呢?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我闲惑多多,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贾怡 《师道》2010,(4):44-44
惶惶然.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是心虚的。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石,李镇西老师他可以,而我,实在不敢说。我能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吗?我有没有这个意识?或说有没有这个能耐?追问自己,再三思量.恍惚中忽然也能发现一二。其实.我们想的,我们做的,都能多多少少体现这个理念,而在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所阐述的.则给了我们更好的支撑及诠释。  相似文献   

6.
闲话打招呼     
任课老师向我反映,近来我们班的同学见到老师,或如同路人,或躲躲藏藏,或爱理不理,连个招呼都不打,真没礼貌。我一听,这还了得,立即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学生要不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怎样和老师打招呼?我提出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应主动向老师问好,但也有少数同学反问道:“老师为什么不可以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呢?有时我们见到老师就问好,老师为什么没有反应呢?”嘿,这些问题提得还真尖锐呢!  相似文献   

7.
吴晓红 《早期教育》2009,(12):24-24
在非洲加纳的苦马西寄宿学校,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是张白纸吗?”事例告诉我们:学生与老师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总是向老师抱怨孩子的不对,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 一、联系实际。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呈现建筑框架、吊车)师:请看屏幕,在建筑框架、吊车上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三角形朋友,你发现了吗?谁来指一指?还有吗?为什么这些地方要设计成三角形?生:因为三角形好看。生:其他图形也好看,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图形呢?师:是啊.看到建筑框架、吊车设计成其他网形的没有?(学生摇头)老师也没见过。那么建筑框架、吊车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其中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老师怎么会没有声音?没有声音怎么上课?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可笑。但现实中,我们有的语文老师真的没声音,没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如何去做一个有声音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分老师教到五六年级时发现,教材还是那个风格,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科学老师中间具有普遍性,其实,这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教材的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关。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观察教材时会发现,  相似文献   

11.
1.化学老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键中,除离子键、共价键外,还有没有其他键?”学生:“还有回车键。”2.学生:“老师,李白用的墨水是白色的吗?”语文老师:“不是呀。”  相似文献   

12.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发现,每次考试后要求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都会看到学生写在试卷上的几个字——“粗心大意”。学生出错的原因难道全归于粗心吗?其实我们老师都意识到,学生做题出错并非都是粗心,而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审题的技巧和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3.
刘建华 《成才之路》2011,(21):83-83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把目光注视着那几个优等生,而对后进生不闻不问呢?蔡林森老师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因此,要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转化后进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感受?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我校一堂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教学中,老师创设了课堂活动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8+7",这时一位学生快言快语说道:老师"8+7等于15",老师似乎没有听见,还按部就班教学,引导学生探索"8+7"的计算方法,最后小结时,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语言刚落,有的学生喊道,老师,我们早就会了。  相似文献   

16.
钱玲 《考试周刊》2012,(36):31-31
我们在长期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一旦老师没有作业布置就无所事事。上课也是如此,只要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不知所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呢?究其根源,是学生不爱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倘若我们只从学生不主动学习这一面分析,势必就会把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最终也是无果,因为学生确实不知道要学什么;从学生学习的情形分析学习原因,  相似文献   

17.
韩丽 《河北教育》2014,(4):39-39
“老师,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好……”小杜同学略带激动的声音着实让我一惊。在我们惊讶之余,学生们的思维却因他的发言而一下子活跃起来。面对一张张因为兴奋而发红的小脸,我们被这样开放的课堂深深地震动了: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活跃吗?如果没有老师适时的等待,没有小杜同学与众不同的解法,失去的不仅仅是两种解题思路,同时失去的还有学生学习的热情……细细想来,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在哪里,就在我们适时、无形的等待中。  相似文献   

18.
吴金程 《教师博览》2022,(20):15-16
<正>元旦,学校开展联欢庆祝活动。这是六年级学生在学校过的最后一个元旦了,怎样才能让他们过得有意义?六年级的老师们经过商量决定,让学生互送贺卡,传递祝福,留下最美好的纪念。可是,我们作为老师,拿什么献给孩子们呢?送贺卡?太多了,没有新意。送纪念礼物,比如笔、笔记本?太普通了,也没有什么价值……思来想去,我有了灵感,我要送给六(2)班的学生一份思维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常听同学们抱怨语文课枯燥乏味,也曾听老师们批评学生缺少文学修养,没有领悟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不可以把语文课堂变成快乐的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相似文献   

20.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