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校园》是笔者前段时间在初一(1)班组织的一节思品活动课,其内容是借鉴《感动中国》栏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节课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笔者认为,这节课的成功经验恰好印证了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名言:“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旮隋绪怎么能激励人,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切入了现代西方人身陷生存困境的重要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是一部用现代艺术的方式展示现代生活的艺术杰作。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所表现出的危机与救赎这一主题的分析,展示小说丰富、深刻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4.
《史记》之所以是文学,其灵魂并不在于创造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甚至也不在于其写人艺术、叙事艺术及其语言艺术等。而在于写出了人之"气",即写出了人的生命本体之真。"气"郁结回荡于《史记》的人物传记之中,且成有节奏的律动,从而使这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如诗如歌,这就是被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人物传记的诗性美学本质,同时也是《史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相统一的真正切合点。  相似文献   

5.
艾丽丝门罗的《忘情》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主题和写作手法上均有相似性,主题上的相似性在于同是书写战争时期女性的孤独处境,差异性在于一个是隐形书写,一个是显性书写;写作手法的相似性在于留白艺术的运用,差别在于一个是服务于结构,一个是服务于内容。相似性中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两部作品相似又相异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6.
品读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乐府民歌《木兰诗》,你会不由得被文中深厚的爱国情感所感染。二者同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爱国名篇,同为战争题材的不朽之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可谓异曲同工。深人体悟,二者在艺术手法上有其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戏剧鉴赏》课是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的一门,在该课教学中可能遇到课时分配、培养学生兴趣、剧目鉴赏等问题。因此,提出了要科学分配课时、充分利用戏剧影音资源、课堂即兴戏剧表演、现场观摩、针对不同剧目采取不同鉴赏方法等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是教师谋划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也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纲要》课教学设计艺术,应当主要注意准确把握和理解《纲要》课课程定位、科学组织和处理《纲要》课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纲要》课教学对象、精心选择和准备《纲要》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10.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后人对《出师表》的至高推崇。《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在临行前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这篇文章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不仅仅在于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至死不渝的忠诚,更在于作者劝谏的高超艺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使文章成为了千年经典。  相似文献   

11.
让《中国革命史》课发挥多重功能——在《中国革命史》课教学中发展和提高学生智能的实验报告辽宁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徐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张虹关键词:《中国革命史》课教学《中国革命史》课在艺术院校中既是政治理论课,又是历史知识课。学生们若能真正学透它,不仅...  相似文献   

12.
周锋 《语文天地》2014,(2):19-20
《西厢记》被誉为一流作品、古代诗剧的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从艺术角度分析,《长亭送别》一段最为精妙。文章景中有别、别中有情、情中有景,真正做到了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第一,体裁相同、题材相同,背景相似《边城》《受戒》都是小说,且都有怀旧的意味,都以爱情为题材,以自己故乡为写作背景。《边城》是对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作家沈从文用优美的抒…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循环播放《清明上河图》)师:课前同学们都被《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视频深深吸引,高科技的手段让我们可以如此直观地感受历史,享受艺术。你知道图中反映的是哪个时期哪座城市的景象吗?  相似文献   

15.
王福明 《现代语文》2007,(5):102-102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却有所忽视。有一位教师上《背影》,上课就欣赏歌曲《懂你》,接着让学生学唱、谈感受,下课前几分钟还让学生齐唱。围绕“唱歌”的时间达二十分钟之多,这是语文课吗?这是歌曲欣赏、歌曲学唱课。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6.
吕鸿宾 《学语文》2002,(5):9-10
一、布置课前阅读 1.必读:a.王安忆《上海弄堂》b.史建《大地之灵——东西方经典建筑艺术的魁力》 2.选读:丹纳《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茅盾的处女作《蚀》的评价褒贬不一,出现尖锐的分歧,分歧的焦点,不在于作品的形式,而在于作品的内容,即在于作品的题材选择、思想倾向和艺术真实性的认识与评价上。本文试就这几方面予以剖析,进而正确评价《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走进博物馆——非洲雕刻》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欣赏,体会非洲雕刻粗犷夸张、节奏感强的艺术特色。对于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非洲艺术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艺术类别,怎样引领学生走近非洲雕刻,让他们充分感受非洲艺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将比较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在于激励和鼓舞,数学教师要用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这正是吴老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最近,有幸聆听了吴老师的《平移与旋转》一课,深深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忘我地探寻着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语试用修订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共有五篇课,即《人有两件宝》《乌鸦喝水》《小猴子下山》《司马光》《六个孩子七个坑》。其中《人有两件宝》和《六个孩子七个坑》是新选的课。这个单元还有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即“错在哪里”。下面就这一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