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教育》2010,(12):48-48
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6岁~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问,到商店里买东西:10岁~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岁~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岁~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如果孩子不自觉执行,父母有权通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派专门的执法人员监督孩子执行法律条例。而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严谨,绝对没有半点的庇护,即使孩子因为生病不能做家务,也必须要给父母一个正式的书面说明。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2期卷首语刊登了永州市第九中学严丽荣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文章开篇以新加坡7岁男孩阿尼安·塞莱斯特·考利6岁已能答对相当于高中毕业会考水平的化学科目的全部试题,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却拒绝了神童入校的愿望,由此引出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的主题.继而又指出:三岁的孩子要背<唐诗三百首>,四岁的孩子要上幼儿英语学校,五岁的孩子要学弹钢琴,未满六岁的孩子要读一年级,属教育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如皋市家长来信说:我们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到外面挣钱挺好。我们也想去,可10岁的儿子怎么办?我们走了,怎么教育他?A农村富余劳力到城里挣钱,是件好事,可教育孩子是件大事。怎么办呢?以下建议供您参考。1.思想上重视。外出打工不是三两天的事,对留在家里的孩子忽视不得。千万不能“挣了几张票子,误了孩子一世”。您已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这很好。2.要有监护人。未成年孩子需要监护。父母都外出打工,一般是托付给家里的老人,老人会在生活上很好地照料孩子,但在教育上却力不从心。所以父母最好要请人监护,监护人首先要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小做起,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说明,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5+2=0"现象,即孩子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周六、周日回到家庭和社会,使前几天的教育前功尽弃。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及社会。学校教育只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地位及作用,而家庭和社会则占主体作用。如果要追根溯源,孩子1~6岁不只是长身体,更重要的是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无法无天。孩子的成长有3个关键期: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如果  相似文献   

6.
即时     
《中国德育》2014,(24):4-4
正1德国:从小学音乐可以促进学业近日,德国经济研究所历时10年的社会经济调研项目(SOEP)调查结果显示,人从小接受音乐教育的确能促进学业。该项目对2001年至2012年间收集的近4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信息进行分析,分析重点是8岁就开始学音乐的17岁的孩子。分析发现,从小学音乐的孩子普遍比其他孩子成绩要好。那些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太高但学过音乐的孩子,成绩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感悟401:当孩子之间发生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不鼓励孩子当告密者。当然,10岁以下的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可以请求成年人的帮助。但是,10岁以后的孩子特别是中学生不宜鼓励告密,因为告密行为可能导致阴暗的人格。对孩子来说,解决问题就是成长。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过:“所谓教育,就是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这扇天窗什么时候打开合适呢?现在,大多数中国的父母已经知道,4岁之前是幼儿智力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可是大多数父母是在孩子2岁之后才开始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那么,2岁之前呢?1岁之前呢?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要“受教育”吗? 在距今190年前,一位居住在德国偏僻乡村名叫卡尔·威特的牧师,向人们揭示了这一秘密——零岁教育的秘密。这里所说的“零岁教育”是指对不满一岁孩子的教育。卡尔·威特同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结了婚,  相似文献   

9.
本期问题:孩子是否需要上幼儿园? 最近,光明网一则教育快讯"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上学"备受关注:在2013年1月10日一场"培养21世纪中国人才"的教育论坛上,原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谈到"在家上学"问题时说,在遵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前提下,1岁~6岁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在家上学,有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专门培养孩子,但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0.
10多年前的儿童教育强调“3岁定终身”。许多人作了研究 ,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在 6岁前就已经发展了 90 %,而且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孩子是一张白纸 ,你涂上什么色彩与图案 ,他就呈现你所绘制的东西。于是 ,早期教育理论开始倍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 ,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早期教育 ,期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容易导致早期教育出现误区 ,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于是 ,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诗、算题 ,两三岁就教孩子写字 ,四五岁就把小学的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说,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10岁至20岁则进入对父母的轻视期。显然,孩子10岁之前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底色教育得失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父母注重“教育”,孩子刚刚四五岁,就为他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计划”。孩子每天的作息安排得满满的:刚从幼儿园的英语班回来,又要去上钢琴班,晚上临睡前还少不了督促他背几句古诗,把孩子过早地拉到了书本前,接受严格的教育训练。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要这样  相似文献   

14.
要让孩子心中有盏明灯 陈百英同志和她的丈夫薛国荣同志都在南京军区后勤部八三五三一部队工作。他们的独生女薛红今年10岁,在灵璧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读书。由于老薛经常驻在外地,因此,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落在做妈妈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生日仪式——滚泥巴,每个人一生要滚三次泥巴: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一次是15岁,5岁的孩子,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作,接受艰苦的磨练;到了10岁,则由父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祖父在田埂的另一边接着,意思是孩子已初步养成了劳动习惯,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  相似文献   

16.
林景 《广东教育》2011,(1):52-53
美国有一位作家把自己六岁的孩子送到中国上学,有人问她为何要把孩子送到中国接受教育时,她说:我宁愿犯过度的教育的错误,也不能让孩子教育不足。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问答,却无意中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本质。其言下之意,中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代儿童不具所能的现象愈来愈多,当中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岁的孩子只吃所喜欢的款式面包,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会使用筷子,要家人喂饭;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孩子不能系鞋带; 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教育对象是10岁左右的孩子。是孩子,难免存在错误和缺点,应当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足呢?20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对待学生要少些惩罚,多,些宽容。  相似文献   

19.
联邦德国认为,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有教育意义的。因此,他们制订了儿童的家务劳动法。法律规定:六岁以前的孩子可以尽情地现耍。满六周岁到十岁要帮助家里洗洗杯盘碗碟和负担到商店购买小物品的跑腿任务。十岁到十四岁要负责整理院内的草坪和洗刷全家的鞋子、地板打蜡的工作。十四岁到十六岁要参加宅院旁园地的劳动。对不愿意劳动和不完成父母交给法定的家务劳动的孩子,要按违犯法规论处。家长溺爱  相似文献   

20.
作为父母,每个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龙”“凤”不是一出生就命中注定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在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大教育家卡尔·威特就说:“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生下来之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也是最好场所,年轻的父母要特别重视你的孩子在婴幼儿期(1~6岁)的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地多陪陪你的孩子。一、多陪孩子玩玩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婴幼儿各年龄段都有适合其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玩具,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