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秋 《考试周刊》2014,(29):192-192
幼儿期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幼儿只有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才越能开发大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利用充满趣味的游戏内容、恰当的游戏指导策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能从中学会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对于幼儿教育,如同劳动对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游戏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健康。大多数的游戏,都充满各种各样的动作,如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能促进幼儿的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穿珠等,则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  相似文献   

3.
精细动作能力是指个体凭借手掌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其手部精细动作就是手的活动,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和手指伸展等局部运动.这些动作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处不在,如吃饭、穿衣、画画、写字、搭积木等.幼儿的动手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人过分疼爱幼儿,对幼儿生活上的事情包办过多,致使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赵杏 《教育导刊》2015,(2):33-35
折纸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具有良好的教育功效。不同年龄幼儿因其动手能力及手部精细动作等发展水平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特点。研究者对不同年龄幼儿折纸制作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指导建议,以期提高当前幼儿园折纸活动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49):187-188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他的《儿童心理》专著中指出:"幼儿从4岁开始,精细动作技能已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手部上,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等也都能发展起来。"手工绳艺活动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在多元表现的活动中提供了丰富多彩,适宜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多元表现活动中快乐动手。  相似文献   

6.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手工,游戏化折纸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幼儿,它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对幼儿的动手、动脑以及探索能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需要是一种动力,它能促进其日趋成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如同人类生存对劳动的需要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生命活力在于生长,而运动能力将保证幼儿在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游戏能满足幼儿生长时对运动的需要,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进了幼儿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插塑、穿珠等则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其它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而在农村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以绘画为主。而很少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为了使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实际操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幼儿园很有必要开展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使幼儿既动手又动脑,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让他们从小体会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一、幼儿园民间编穿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陶行知指出,"孩子能动手,就能促发思维能力".编穿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编穿活动也是一种精细的手工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编穿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幼儿敢想、敢于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郭宝凤 《福建教育》2013,(10):60-61
美工区是幼儿自主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场所,它既为幼儿提供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小班美工区因其材料的动手操作性强、成果易显现而成为小班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区域之~。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美工区的创设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手工制作是锻炼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师需要借助手工活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孩子的动手能力上,促进幼儿生命的健康发展。要在手工活动中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在手工活动中尊重幼儿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手工活动中锻炼幼儿大胆创新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周维婷 《家教世界》2013,(10):10-12
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因而手部的动作在婴儿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健全发展,可以使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促进其知觉完整性与具体思维的发展,并且为幼儿以后吃饭、握笔写字、使用工具等行为打下基础。有研究表明,在新生儿期戴过手套的小儿其精细动作的发育落后于不戴手套的小儿,同时其发育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脑发育迅速的幼儿期作精细动作的训练无疑是促进小儿脑发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精细动作的训练还可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自信心和探索能力,为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托班幼儿个案追踪,我们观察了解到,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尚处于初步意识和建立的起始阶段,因此,关注幼儿生活、积极引导生活,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生活条件,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2-3岁幼儿教养的重点。我们遵循"在生活中寻找切入点""让小手为生活服务"的原则,尝试在精细动作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智力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距,加强动作技能训练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手工制作的训练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手工制作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使智力障碍儿童具备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申珂 《学前教育》2011,(9):24-25
区角活动种类很多,其中精细动作区可谓别具一格。精细动作也叫小肌肉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它的发展是一个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连续过程。而精细动作区是以个别教育的方式去开展的,幼儿以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在游戏背景的支撑下,积极参与,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精细动作训练,成为能满足幼儿需求的主动学习过程。总体来看,区域活动更适于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本文立足幼儿园托班教学实践,探讨精细动作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幼儿手工活动,对于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们知道动手即动脑,手的动作越精细、复杂.越能开阔智力、聪慧头脑,所以说手工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要使手工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妍 《考试周刊》2014,(34):196-196
<正>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是极其重要的。小肌肉动作也叫精细动作,是由小肌肉群组成的随意动作,主要的小肌肉动作就是手的活动,它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手指屈伸等局部运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了解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充分地把握幼儿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音乐律动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力,增进幼儿音乐活动情趣的体验,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动作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高效教学手段,幼教工作者应该积极开展游戏化的韵律活动,通过营造游戏情景、合理的语言引导以及开展游戏竞赛等手段来提升韵律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动手能力,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手部动作的发展与孩子的大脑发育紧密相连,手工活动对促进孩子的自我动手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区域活动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方式。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教育界公认的课程模式。课程游戏化结合区域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幼儿学习方式,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