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饮食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中,对食物和进食(food and eating)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研究模式:即以马文·哈里斯为代表的唯物派和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唯心派,并认为这两个派别之间总是不可调和。但是对福建省云霄县城内村的牡蛎食俗的个案研究发现,实际上城内村人的牡蛎的消费模式是既考虑"效益最大化"(good to eat),同时还要对"思考有益"(good to think)。通过实际个案的研究,在整体论的视角下可重新思考"唯物派—唯心派"这一两极化研究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数字神话的传播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源于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田野考察。把神话概念与信息传播相互连接,则始于法国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他把大众传播过程中内涵意义的运作称之为神话,就是把人类学中的神话概念重新移植到对被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推进的日常生活现实的变动当中。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熟悉而寓哲理的声音,在我们耳畔回响了半个世纪,与我们的心弦共振了几十年.这就是诗的力量,也是这首诗的作者,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力量.这位伟大的诗人是在山东大学土壤中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野性的思维》是法国著名学者列维一斯特劳斯(1908— )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于1962年由巴黎普隆出版社出版,1966年被译成英文.全书共分九章:具体性的科学;图腾分类的逻辑;转换系统;图腾和等级制度;类别、成分、物种、数目;普通化和个别化;作为物种的个体;可逆的时间;历史与辩证法。其中第一章和第九章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1)),揭示了声音作为文化标记在合成意义符号和建构象征/隐喻系统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在二十世纪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语言学转向"思潮影响下,作为物理性存在的声音,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听"及由此产生的身心体验"听觉",共同构成了人类探索自然世界与社会文化深层和普世结构的重要维度。列维-斯特劳斯在  相似文献   

6.
个人风格强烈的孟京辉没有玩弄太多花招,而是忠于原作将《活着》改编成话剧。这一次他不想再叙述苦难本身,他只想展现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和选择有人担心,"孟京辉+《活着》"就像肯德基又出了一款中式米饭。话剧《活着》还没开场,穿着黑色现代装、造型狂野的一群男女便从沟壑中爬上舞台,伴着水滴声默默站了5分钟,接着,在1940年代极具乡土气息的农村场景下,主演黄渤又来了几段迪斯科。余华的小说《活着》对故事的讲述始  相似文献   

7.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8.
今年夏天,有个晚上,我依约去看部队的一位老友。他正皱着眉头抱着本书在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问他。他抬起头来,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长叹一声,唉——老迈啊老迈! 老迈是谁?还记得金敬迈吗?《欧阳海之歌》?记得记得,金敬迈,他还活着吗?活着,活着……  相似文献   

9.
卡梅隆说,"骄傲自豪地活着,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即使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深海探险,就是他这样"活着"的一种方式。他的技术攻关团队潜心8年时间,助他下潜至世界海洋最深的海沟,也在深海技术领域掀起一股创新热潮3月26日关岛当地时间7时52分,好莱坞著名导演、57岁的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下潜深度达10898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独身一人目击地球最深  相似文献   

10.
证明还活着     
老王离开家乡来到城里跟儿子居住.养老金由当地保险公司的小李按月打到他的工资卡里。这天,小李打来电话,问他是否还活着。老王火了:“我不活着,难道是鬼在跟你说话啊!”  相似文献   

11.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他晚年常被世人描述为"活着的最伟大的英国人",不仅因为他是天才的战略家和鼓舞人心的战时领袖,还因为他是伟大的雄辩家,有天赋的画家和具有深刻历史感的当代作家。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属于他。  相似文献   

12.
采访夏雨田是一件幸福又痛苦的事情。你会不知不觉被他幽默的语言,幽默的人生态度所吸引所感染,但他的病还很重,只要讲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体力不支,我们只好分若干次对他进行采访,每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在创作新的节目。他说——不为名利所累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时刻伴随着你。活着就需要回答。战争年代,生无关摆在面前。和平时期,生死关不  相似文献   

13.
第欧根尼: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他(第欧根尼)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做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拜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为师,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电影大师时代其实很久之前就已落幕了伯格曼逝世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震惊的不仅是他的离去,更讶然他竟然还活着——虽然这有些不敬。这个情绪更强化了他与这个时代的距离感——他似乎只活在过去,活在他早就登上的殿堂中;他被崇拜得太久以至于我们几乎都遗忘了  相似文献   

15.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我祖父气坏了,向他连解释、带保证,说:"母亲什么东西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也从来不问她财产的事,更不用说私下给我们钱了."我六叔祖还不依不饶,指着祖父屋里墙上挂的一张画说:"这张画不就是值钱的古玩字画吗?"这可真应了我曾祖的那句话:"没来由".这张画挂在那儿不止一两年了,又不是现在才分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被称为“理论之后”和“后革命”的年代,列维一斯特劳斯、乔万尼·阿里吉、哈维尔、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等一批叱咤风云的思想巨擘相继离世,笔者近日又从英国《卫报》获悉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病逝的噩耗,痛悼又一颗思想巨星陨落了!这个时代不再盛产理沦和思想,20世纪喧嚣繁芜的文化理论盛景渐趋沉寂,伴随着“短20世纪的终结”,当今世界的思想知识图景在后冷战、新自由主义和金融海啸等多维坐标的参照下,正在经历着又一场“拼图游戏”。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中没有"假如",但可以有遐想。在9月下旬的一次纪念"748"工程四十周年的老朋友叙谈会上,当与会的七老八十的朋友们深情缅怀王选院士生前创下的科技业绩和留下的精神财富时,我却在会下突发奇想:"假如王选还活着,面对当今传统媒体的转型困境,他会关注和思考些什  相似文献   

18.
"死亡名单"真相大白后,完美公司董事长古润金仍心有余悸。他说:"一个与事实不符的舆论场毁掉一个知名品牌的悲剧在中国早有先例。"幸运的是,完美公司还活着作为中国最大的直销企业之一,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下简称"完美公司")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被一份"死亡名单"紧紧缠绕。2007年前后,这份"控诉"完美公司的"死亡名单"出现在国内部分媒体上,  相似文献   

19.
王祎颜 《东南传播》2014,(5):117-119
加缪说:"苦难与阳光是永恒的存在。为了改变自然的冷漠,我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一生都在时代和命运的推搡下挣扎着,在苦难和悲剧的赶场中喘息着,他在一生所经历的苦难中探寻着生命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电影和小说《活着》的情节,从福贵人生的苦难与阳光入手,探析《活着》所展现的人生思维与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20.
杜裕禄 《北京档案》2006,(12):11-12
专家点评: 博物馆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明的载体,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名片,对公众具有较为深远的传播意义.历经战火、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始终高悬着一条横幅:"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这便是很好的佐证.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博物馆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冷遇",有近三分之二面临着生存困难的窘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