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体现,是近来数学教学探讨的热点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要“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而问题则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那么将数学文化与课堂数学问题设计整合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些什么呢?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如何感受数学文化的底蕴呢?下面就从杨辉三角与“纵横路线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谈起.  相似文献   

2.
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1]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但是,怎样才能让广大师生转变旧的传统的“讲练”教学观念,而真正把数学阅读重视起来?如何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提高广大师生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呢?又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呢?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重视?(2)如何才能引起重视?(3)重视起来后该如何做?(4)传统语文式阅读方法之于数学阅读其…  相似文献   

3.
卞小娟 《今日教育》2007,(9S):42-44
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焦点问题。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有两种极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种是学科本位的应试思想影响,过分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忽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另一种则是形式主义的影响,一味追求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忽视学科本身双基的形成. 怎样理解数学上的“适度”,我们不妨用一个“香咖啡原理”试着解释. 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比作泡咖啡,那么数学就象咖啡因,生活就像糖。不难想象:如果数学味太浓(咖啡因太多),生活味太淡(糖太少),这样的咖啡太苦,学生学得乏味:如果数学味太淡(咖啡因太少),生活味太浓(糖太多),这样咖啡太甜.虽然学生学得有味.但学生必备的数学双基成为顾虑。 为此,我们倡导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为学生泡一杯“香咖啡”.[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有关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观点早已有之.但在新课程中数学问题情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不妨将关注问题情境的教学称为“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它对数学教学有什么特别意义?人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在教学实施中又该注意些什么?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分析研究,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是正确解决一类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好方法,要及时让学生掌握这种解题的方法,从初中阶段起就应加强运用这种方法解题的练习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升入高中后,具有较强的解决分类讨论这类数学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在初中数学课本中,已出现了一些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如:原初中代数第一册课本复习参考题P180第10题(3)a与-a哪一个大?P181第18题(l)a+b一定大于a吗?为什么?(2)a-b一定小于a吗?为什么?初中代数第三册复习参考题九P29第3题:a的绝对值是什么?P46:求a2的值;初中代数第四册复习参考题十…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是怎样的教学,才算是在培养这种能力呢?笔者认为:就是充分体现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能体验对思维过程的鉴赏与仿效,并渐渐地形成一种意识(即能力).  相似文献   

8.
台湾小学数学教学状况如何?他们的课时设置、教师的工作量、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备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等与内地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唐果走访了台湾小学教学专家吕玉英博士。(吕老师是台湾小学数学教科书审查委员,台北市芝山“国小”教学主任)这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台湾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年来的各种初中数学竞赛,分式求值问题屡见不鲜.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多变.解答它们,关键在于找到已知条件和要求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的变形.下面举例介组若干方法,供参考.(1994年“祖冲之杯”初中数学邀请界初二试题)(1991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1990年四川省初中教学联赛试题)三、添项拼凑法例4已知则的值为。(1993年“五羊杯”初宁教学邀请赛初三试题)由得W、注元后化法倒5已知美一美一早,那么(1992年“育才杯”沈阳市初申数学邀请赛试题)幻6已知x、儿。、a、b‘c皆为实效,至…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人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教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的 :让学生动手探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具准备 :微机课件(或灯片) ,每个学生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图片若干和操作题、讨论题等各一套。教学过程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图片量一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后)师 :这样量课本封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那么怎样量才方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教学调控]让学生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量出右图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操作后 ,教师反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数学教学从形式走向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必须明析以下几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我这样做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吗?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时,我准备提出怎样的探索性问题?当我们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思考争论?我们要了解这些思考(争论)的思维背景进行正确的引导。下面就数学课如何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索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何实践这一理念,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其主导者是我们教师!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这更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充分明确和认真遴选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探寻一些浅显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似乎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常常有学生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高中数学这么难,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学呢?我们可是来学专业技能的。这一问题初看起来没有道理,可细想下来似乎反映了某种现实。作为学生,他们很少会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肯定不是为了数数和算账),而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有时更加弄不清数学学习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尚且不需要解释这一原因的话,那对于已经开始理性思考的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理解数学学习对于专业学习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访题:王教授,对于这次首届惠普杯发现之旅冬令营,您总体的感受和评价是什么? 王长沛(数学教育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这个项目反映了我们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图形计算器,让学生养成使用现代技术的习惯,不但经常用,还要用得恰当。举办这次冬令营活动,就是为了把这个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7.
数学探究是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不管什么问题,不管有没有讨论的必要,都要让学生讨论讨论,让学生探究探究,结果造成不当的、无序的探究,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浅层化和庸俗化,导致了课堂的形式化和低效化.数学问题是数学探究的基点,没有数学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数学探究.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否定假设法”可助我们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我校举办的一次校级教学能手展评课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几次试教所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谈起。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生答略)(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说话时用到哪些数?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不能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9.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解题教学要有效,就必须深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解题教学?(2)解题教学应该教什么?(3)解题教学应该怎样教?  相似文献   

20.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