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来自佛经故事的基本艺术机杼。在“六道轮回”的佛教理念中,前世仇怨可在今世雪报,而报仇的复仇主体可能转世为某种动物。“虎皮”,与其他相关道具一并得蒙蒲松龄青目,也可能模仿了佛经叙事。佛教生死观也被吸收融合,幻化故事为之更具有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来自佛经故事的基本艺术机杼。在"六道轮回"的佛教理念中,前世仇怨可在今世雪报,而报仇的复仇主体可能转世为某种动物。"虎皮",与其他相关道具一并得蒙蒲松龄青目,也可能模仿了佛经叙事。佛教生死观也被吸收融合,幻化故事为之更具有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3.
情景设置材料:卧薪尝胆(成语)故事: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要报仇。他为了使自己不因生活安乐而忘记耻  相似文献   

4.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她的悲剧经哈代的艺术创作,不仅使人们从中领悟到艺术的美,更能从中透视人类不同层面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上流传很多“一字师”的故事。然而, 你听说过“半字师”的故事吗?何为“半 字师”?顾名思义,它不像“一字师”那样,完全改 动某字,而只是改动句中某字的“一半”,或增笔, 或减笔。实际上半字之改,也是一字之改,“半字” 之说,不过更显得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A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来找我做咨询,问我如何才能让他“报仇”成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哪来的仇人和仇恨?想如何报仇?报仇成与不成,后果会是怎样的?我的好奇和连续发问引导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心痛的中学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谨防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是一个来自《圣经》的故事。其大意是人的有些行为有时可能导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形成“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炭”,不是“劫富济贫气而是“劫贫济富”。这个故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我们的某些行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一些类似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情况的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违背我们的初衷或本意的,甚至是有害的。在我们学校课堂教学中,也存在此类效应。  相似文献   

8.
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在相继出版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作品中,对中国故事进行多元、个性化重述,其创作文本同时具有故事重构性特征.作家立足于中国传统故事资源,借助"反记忆"式故事重构叙事策略,一方面完成对中国故事的接续,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大胆创新,打破原有故事叙事框架和情节,使之符合美国故事叙事范畴、当...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这篇文章,谁能告诉大家文章写了件什么事?(学生说)大雁的母亲悲痛欲绝,决心为孩子报仇,她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熊发来的报道。课件出示: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痛欲绝,她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宋典籍中 ,载有一士人由中原去南方赴任为官 ,途中被贼人所害 ,儿子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其内涵丰厚 ,情节曲折 ,影响深远 ,堪称古代民间故事佳作  相似文献   

11.
大禹治水时代不存在大公无私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尧、舜、禹也不具备大公无私的境界和品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部落斗争与相互残杀的关系,禹所谓"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过是身处危境而全身避祸的韬晦之策.当然,他为团结民众进行报仇而苦心孤诣中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应值得颂扬.  相似文献   

12.
羊王梦     
这篇小说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疯羊血顶儿》的续集,讲述了血顶儿的后代天狼星如何替父报仇和争夺王位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个削足适履的故事,讲的是郑人以为鞋子应该定脚的大小.中学生作文里比比皆是的名人名言,却使人看到今日中学生的论证恰如郑人,论点之"足"正确与否,完全由名言之"履"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与王安忆都受到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前者更看重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故事”,注重故事本身的独立性、完整性;后者更重视神话式故事的建构方式,即如何“讲故事”,更注重故事的讲述方式,而非故事本身。前者采用的是波澜起伏的传奇性情节与传奇式再现性语言,后者采用的是神话式逻辑性情节和创造性语言。张爱玲和王安忆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建构故事的方式。新传奇与好神话代表着两位作家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蝙蝠侠5     
简介 影片讲述的是蝙蝠侠最初的故事。Bruce Wayne在他小的时候亲眼目睹他的百万富翁的父母被残忍的杀害,童年的阴影引起了他报仇的欲望。但是造化弄人,他一直也没有找到机会为自己的父母报仇。 Bruce接受了忍者集团首领的建议,回到了哥特市,一个被各式各样的犯罪集团所围绕的堕落腐朽的城市。Brue在自己别墅发  相似文献   

16.
复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所谓"复",就是报复;所谓"仇",始于血亲之仇,后逐渐扩大到朋友之仇,国家之仇。在中国文化中,"复仇"被赋予了伦理含义,其内涵逐渐由孝悌推及至忠义。本文主要以"赵氏孤儿"中复仇故事的不断改编为线索,以汉代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代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为对象,从复仇情节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复仇的社会内涵、复仇的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复仇主题在不同文本中的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7.
朱立 《现代语文》2006,(9):33-35
魏晋时期有三首涉及“秦女休”的乐府诗:曹植《精微篇》,以及左延年、傅玄《秦女休行》各一首。其中,《精微篇》叙述多个精诚感动上天的故事,内有关东贤女苏来卿为宗报仇及女休逢赦书二事。左延年诗通篇记叙秦女休报仇杀人后又被赦,情节和曹诗相符,二所述当为同一件事。傅玄诗则叙述庞氏烈妇的故事,与左诗同题异事。而本主要讨论的是左延年《秦女休行》的本事来由。  相似文献   

18.
1.山东省济南市: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的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书名: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___2.福州市课改区: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________酒店结识_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________夺回_________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拿,削发扮成______…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对此经典问题的争论至今仍众说纷纭。叔倒之争、为父报仇、俄锹浦斯情结是该剧的三大故事母题。对故事母题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剖析哈姆雷特怪异行为下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0.
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从教材建设入手,突出一个“新”字,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之,更信之;还要加强“三进”工作力度,使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知、信、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