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吕晓军 《考试周刊》2009,(44):32-33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它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原本纯真无邪.因魔鬼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最终遭遇堕落致罪的过程。作者弥尔顿在诗篇中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图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书中的《圣经》人物撒旦,以及亚当和夏娃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从女性始祖写起,并在神话世界——梦幻世界——现实世界中,构成了女性守护者的三重构架,让女性成为世界的主宰,体现了作者深层的女性崇拜意识,而女性崇拜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母神崇拜又有着深刻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本文从文艺心理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类原始蛮性的遗留促使了《雷雨》悲剧世界的产生,而宇宙的神秘主宰又残酷地将这一悲剧推向了极致,这两者的冲突构成了《雷雨》世界内在的悲剧张力,最终作者将这种矛盾转化为一种宗教式的悲悯情怀,与上帝同座,来怜悯地俯视苍生。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本文从文艺心理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类原始蛮性的遗留促使了《雷雨》悲剧世界的产生,而宇宙的神秘主宰又残酷地将这一悲剧推向了极致,这两者的冲突构成了《雷雨》世界内在的悲剧张力,最终作者将这种矛盾转化为一种宗教式的悲悯情怀,与上帝同座,来怜悯地俯视苍生。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论角度批判韦伯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彻底的,因为价值中立的真正前提不是事实与价值的分野,而是韦伯关于诸神大战的特殊价值论观念。施特劳斯以此切入,他认为在承认诸神大战理念的前提下,韦伯的道德冲动将导致非道德的虚无主义,而拒绝牺牲理性的初衷又将导致理性的彻底牺牲。其根源则在于:韦伯的现代科学观念和道德冲动使得他无法恰当地理解理性与启示的根本冲突,后科学的诸神大战成了教条式理性追问的终点,最终导致理性的价值丧失了其根基。要克服这一困境,只有回到前哲学的诸神大战世界,原初意义上的哲学生活才能得到恰当理解,理性的价值才能获得重新奠基。  相似文献   

6.
填补空白的奠基之作──评介《理性的彼岸》王宪国如果说理性作为人类智慧的化身成为哲学研究的热土,而非理性则被视为旁道左门而逐出哲学的门墙。在理性和非理性这一完整的精神世界之间,横亘起一条人为的鸿沟。当哲学在理性的此岸硕果累累的时候,而在非理性的彼岸还是...  相似文献   

7.
正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大学因校长们的频繁抛头露面而充斥媒体,大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但与此同时,中国今日的大学精神却饱受诟病,甚或影响大学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亦受到质疑,中国当今的大学怎么了?难道是人们对大学的期盼过高或者信仰丧失?大学能够作为人类之灯照亮世界吗?张学文博士201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理性研究》一书力图对此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学理性是大学之所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深沉的悲剧感,刻意渲染神秘气氛,这是《原野》与《琼斯皇》的相似之处,但是,奥尼尔是西方现代派戏剧作家,不关心社会政治问题,尽力使自己的人物摆脱时代,成为抽象的人类的象征;而曹禺则是自觉地反映阶级斗争的主题,这又是两者的相异之处,基此,本文认为《原野》是独立的、成功的创造,它的魅力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9.
余华小说《兄弟》展现了羞感从审美价值滑向市场价值的过程及其原因。因羞感的丧失而产生伪羞感和献媚,献媚又导致了羞感美的丧失、性与爱的分离以及社会道德的沉沦。而“艺术羞感”的丧失则导致了《兄弟》艺术水准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电影《魂断威尼斯》(Morte a Venezia)是一部由电影大师卢奇诺·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执导的剧情影片,于1971年在英国首次公映。该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作曲家阿森巴赫因沉醉于追求青春与美,而不幸丧失性命的故事。本文将以“疾病”与“死亡”作为观察视角,探讨面对心理疾病时,情感与理性之间的纠结矛盾的心路历程,从而真实体悟影片中的疾病叙事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疾病”带来的生存困境与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6,(2):67-71
苏童在《黄雀记》中表现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探寻,与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相契合。首先由人类的失魂,自我意识的丧失,导致人无法把握自身,而他人会对自我进行干预。自我也会对他人进行干预。在他人的干预之下,我们的生活会陷入痛苦,然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荒诞和痛苦的,世界也会以各种方式干预个人生活,在他人与世界的双重干预下,人只能痛苦地生活着,无法掌控自身。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中的人物大多具有悲剧性,但同时又充满反抗性。人物因身处困境而不幸,但又因无畏反抗而豪壮。司马迁的个人经历与人生体验使他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独特的悲剧性与反抗性,从而形成了《史记》中人物特有的"悲剧—抗争"二元模式。这一模式既赋予了人物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表达出勇敢无畏的进取精神,将悲剧不幸升华为壮美激越。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与《萧萧》产生的思想根源,引发了对当代人精神领域的思考,更深一步地强化了理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由于禁不住撒旦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因而触犯了上帝的禁忌被逐出了伊甸园。这则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或许还可以做另一种解读:即人类的始祖因偷吃了智慧果后便具有了“自我意识”,从此摆脱蒙昧无知的状态.从此开始步人了人类文明的阶段。然而人类的这种“自我意识”一旦失去了上帝的规约.其后果则是十分可怕的.人类在将有限的“自我意识”无限放大之后.人类中心主义就会突显出来.而人类中心主义的突显则会直接造成人类栖居的大地的危机——生态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5.
《谐铎》一书,从书名及其具体内容的描写都昭示着作者的小说创作主旨,即小说既要蕴含教育劝惩意味,又要葆有娱乐消遣功能。如果说坚持小说的教育劝惩意味是大多数古代小说创作者的共识,那么,认识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自觉地把娱乐消遣与教育劝惩两者融为一体,则是《谐铎》一书作者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特性的清醒而理性的体悟。  相似文献   

16.
《谐铎》一书,从书名及其具体内容的描写都昭示着作者的小说创作主旨,即小说既要蕴含教育劝惩意味,又要葆有娱乐消遣功能.如果说坚持小说的教育劝惩意味是大多数古代小说创作者的共识,那么,认识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自觉地把娱乐消遣与教育劝惩两者融为一体,则是《谐铎》一书作者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特性的清醒而理性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是一座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城堡”,是一座魔镜式的艺术宫殿。自初版问世以来,有许多艺术探险家都企图进入其中领略其无穷奥秘,但多因不得要领而难登堂入室,令人遗憾地阻隔在《围城》之外。《围城》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笔者以为:《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上。“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在《围城》中创造了独特的“围城意象”,构筑起艺术的“围城世界”,塑造了现代“围城人”,从哲学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情境和心态进行了形象概括和艺术把握,对人生价值命运作了深层探索,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因为如此,《围城》才以其诱人魅力超越时空地吸引着读者,又以其深厚隽永的  相似文献   

18.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极富理性又饱蕴激情的民族,感性与理性这一对矛盾影响着该民族的历史,而这样一种民族文化特色在法文化领域中也体现出来。理性的启蒙运动推动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进程,诞生于这种民族文化背景中的《法国民法典》理所当然地充当起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器。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法兰西民族文化在该法典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法典》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十八春》,通过对美国小说《普汉先生》的仿照而写成。但她从改造后者的叙事“时空”框架起步,继而加入独具特色的人物、情节,并在深层统之以自身的创作原则和理性思考,将“仿写”发展为突破,并最终超越而成为一部新作。《十八春》这部在困境中写就的长篇小说,尽管有诸多不足,仍能满足“通俗”的表里,而又突破其局限,从而具备“社会风俗小说”的理性深度和讽刺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万寿寺》是《青铜时代》中最长的一篇小说,也是最能体现王小波叙述艺术特点的一篇小说。作者利用碎片式的情节?多重的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构建出现实与理想的双重世界,揭示出人类生存受压抑?受迫害又无力反抗的困境,表现了他对诗意世界的理想追求及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