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述要求,对朗读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都给予了着重强调,可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然而,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却不够重视,很少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7.
尹效红 《小学生》2013,(9):88-88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读促听,以读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文文本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因此,在  相似文献   

9.
杨招娣 《吉林教育》2008,(16):48-49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是教学的主体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呢?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这就要求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方式。尽管许多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有力的教学措施,课堂上教师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朗读教学效果不佳。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几乎每位教师都设立这样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归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本应得到学生青睐,但在日常教学中,语文却经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语文,感知语文的美呢?一.涵泳工夫兴味长——朗读的魅力读书的声音是语文的声音。只有重视了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构建语文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从朗读方法的变化,到朗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关键在于朗读.在此,笔者就一些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段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方法指导,读悟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百合花内心坚定的信念,教师在朗读启发中侧重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朗读应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它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及情感修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朗读的意识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小学语文阅  相似文献   

20.
李立平 《成才之路》2013,(26):85-85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