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这几方面就是数学学科素养在初中阶段具体发展的内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键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6个方面。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具体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一、低年级之实践操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没操作过学具,很陌生,在操作前先让学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等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等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其中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1):79-80
"数学教学到底给学生留下什么?"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我理解为它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我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就是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数学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8.
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同时,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人才,现今的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键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诚然这些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对文本的有效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现阶段教学发现,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不浓厚、不良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羸弱直接制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中不但要重视培养数学阅读兴趣,提升能力,更要从根本上推行结构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实现素养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解释,小学数学素养即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一大串概念都指出,核心素养不单单是针对某一方面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本文旨在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数学进步,将结合一些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数学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核心概念也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概括。标准强调,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应更加注重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领域的很多成就都是由于应用的需要而产生,更是因为应用让它们的价值得以彰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感、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杨捷 《中小学电教》2007,(12):109-109
<正>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改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八个关健词之一进行了阐述.可见,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将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观念或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做练习,或者说,学生各种能力及意识的形成都是在解答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自己建立起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以及数据分析观念、模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创新意识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如何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与教学中运用好跨学科思维是强化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学现代发展的时代特点.通过数学学科的跨界、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当前数学课程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学科的跨界、交融.运用跨学科思维于教学,需要:更新学科观念,增强学科交叉融通意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融通和联系,让数学在学科交融中"活"起来;探索有效展开跨学科教学的教学方式;注意体现数学本质,切忌简单、生造;提升跨学科思维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中提到的“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渗透模型思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提升。那么,如何把数学模型思想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