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利华 《甘肃教育》2014,(20):23-23
正了解小学生的感恩教育现状,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他们知恩、感恩,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更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但是,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感恩意识普遍缺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上不努力,行动上表现散漫,生活上要求高,思想上不求上进。一、当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不当。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忽略了对孩子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其感恩意识和感恩能力,而且有助于社会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笔者在阅读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相关研究,理出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提炼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素廷 《教师》2020,(3):5-6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逐渐认识到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时间刚刚好的朝阳。因此,教师要以小学生为感恩教育实施的主体,从小学时期出发,让小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感恩教育开展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为祖国和未来的建设培育懂得感恩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以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的相关对策为研究重点,分析当前感恩教育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的现状,明确小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探讨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开展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期待能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些许可参考的对策,使小学生明确强身健体是感恩的根本。学会感恩才会培养对工作和学习以及家庭的高度责任感,才能为将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创建良好校风。  相似文献   

5.
李培 《河池学院学报》2015,(3):108-111,117
整群抽取仫佬族地区426名小学生,团体施测感恩问卷。研究发现: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整体较低;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女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寄宿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非寄宿生;仫佬族、壮族及汉族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感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格修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地发掘教材所蕴含的感恩因素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知恩、感恩,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懂得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本文对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美德,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公德意识,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与父母、同学、老师、社会以及大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小学生有关感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使小学生学会感恩,陶冶情操,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文章具体探讨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潜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责任感,增强小学生自主、自尊意识,帮助小学生发展自我人格,助力小学生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着眼于家庭、学校、社会等领域对有效进行小学生感恩教育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小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体现了人们对感恩这一美德的崇尚和认同.但是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这一美德似乎已经过时了,在他们的眼里,长辈们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关爱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对小学生感恩的现状的描述,深入分析了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群毅 《文教资料》2011,(16):141-142
针对学生感恩心缺失这一现状,对学校学生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造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充分发挥"两课"在感恩教育中的功能,建立有效的感恩践行机制,把感恩教育做好。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使命,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只重视技术教育,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中职学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认真分析了中职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感恩量表、学业成就问卷、网络成瘾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410名深圳市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网络成瘾、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深圳市小学生的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和感恩自然;(2)小学生感恩倾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感恩显著高于高年级外,其他感恩维度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小学生的感恩倾向与其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和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广东省乳源县围绕"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感恩、责任、自强、进取",在全县中小学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感恩于心,感悟责任,自强进取,回报于行。既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又推进和谐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加强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遗漏的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对当前高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危害及加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当前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感恩思想是中华美德,需要代代相传。而现今社会感恩意识非常缺失,这与部分教师的教育中缺失了感恩意识教育有重要关系,所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通过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出实施感恩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忽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借助贫困生资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解析为重点,结合当下借助贫困生资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和运用贫困生资助活动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策略为主要依据,从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心理、实施感恩教育能够传播社会正能量、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贫困生资助活动在感恩教育中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