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读懂数学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数学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读懂数学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数学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读懂小学数学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可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如何用好教材"思考得较少。用好教材的关键应该是理解好教材,只有理解好教材,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更好地把握、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2014年版)《整式的加减》教学内容为例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用好——读懂教材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要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这样处理教材时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说明,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能把教材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读懂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与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没有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都是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为教和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同时也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现就平常教学调研中发现的有关误读教材的现象,在此谈谈研读教材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它只是一种范本,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我认为讲得好.因为任何教材都不能涵盖任何地区的任何问题.如果是用教材教的话,则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了.因此,我觉得联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厉建华 《中国教师》2008,(22):40-41
<正>"用教材教"既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操作策略。"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自身的教育智慧研读教材,理性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什么",用好  相似文献   

10.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教师教学认知的重要变革。教教材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需要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淡化、消除、打破教教材的唯知性、被动性、局限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强化用教材生成的领悟性,挖掘用教材训练的潜力性,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为实现既定教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材料。系统全面地解读教材,加强与教材对话,解决好文本"有什么"、文本"教什么"和文本"如何教"等问题,全方位挖掘教学价值,是语文教学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材(本文专指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研读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懂、悟透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教材普适性与具体教学实践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  相似文献   

14.
宣纪英 《文教资料》2008,(13):118-119
新的教材观主张: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好教材.  相似文献   

15.
贲新文 《学子》2013,(6):103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回顾近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用教材教"正不断颠覆"教教材"的倾向,这是先进课改理念的认同与践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忽视教材作用"不用教材教"、过于依赖教材"仅仅用教材教"、徒有形式"不会真正用教材教"现象的依然存在。因此,"用教材教"不仅仅是理念的革  相似文献   

16.
潘爱军 《考试周刊》2013,(39):23-23
<正>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教师如何一分为二用好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些认识。一、领会编写意图,尊重教材教材是由专家编写的,往往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并经过了试用和多次修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它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8.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提高"用教材教"的实效,可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如更换教材例题、改变呈现方式等,使"教材"更加优化,切合学生学情,符合教学需要,为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教学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19.
余六妹 《学子》2014,(9):10
正在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如何用好教材,让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任何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教材能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主要决定于教师是否"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好教材",只有教师才能真正演绎出教材的精彩。有句话说: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吗?教材只是一种文本、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改编、丰富、重组、调整、超越教材,使教材能更充分、更有效地为教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两种教学: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老师十分关注教材内容,教材以外不敢逾越半步,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用教材教"的老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