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英 《宁夏教育》2013,(12):27-27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善于发现并营造教育契机,并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疾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要有勤快的嘴,善于教导。一句话,教师要用心地去创设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教师的良好心理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主动知觉有关对象的能力。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它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学生,而观察则是教师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具备了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才能善于从学生的外部表现和眼神、动作、姿态等各种细微的变化中觉察学生,了解学…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真谛     
林玉春 《师道》2013,(12):1-1
教育即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包蕴丰富宝藏的矿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能敏锐识珠,并有计划地去开采;每一个孩子都是姹紫嫣红的小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观察发现每一朵的可爱迷人,并用心呵护其成长;  相似文献   

4.
孩子 你真棒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应该更像是一个伯乐,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点燃孩子内心那盏急需点燃的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最棒的,那样,教育也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心理学家认为,人总是有一种成功的欲望,学生更是如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我们应该相信,教师偶然的一次表扬可能会激励学生,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一次责骂,可能也会让学生从此一蹶不振。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  相似文献   

5.
江宁 《黑河教育》2005,(5):9-10
就像花园里含苞未放的花朵一样,任何一名学生的心灵都需要呵护,需要温馨的环境,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只会熄灭花朵成长的渴望。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曾这样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应该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异常敏锐的目光,发现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都有被别人留意和欣赏的意识。所以,教师要多关注身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以发现孩子的个性为目标,以鼓励其个性成长来培养孩子早期的品德价值观。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及《品德与社会》的授课教师,我不断想尝试一种做法:就是如何让刚离开父母视线的孩子因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和表扬,成为一个极为好奇、爱在教师面前表现、善于积极提问的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正是通过他们的自发探究,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教师所要追求的就是促使儿童的这种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探究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教师有效地指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纵观名师的课堂,会发现他们善于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学生共同谱写着一幕幕不可重复、不可复制的精彩,使人为之一惊,让人心明眼亮,令人回味无穷!一、精心的教学预设,成就灵动的课堂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胸有成竹地处理一些意外,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高质量的预设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解题分析和解题研究,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杠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变化性较强的学科,作为教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表现为发现问题的敏锐洞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清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三方面能力,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表现在言语上,更要身体力行地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阳光.  相似文献   

11.
"生活、学习、做人"课程中教师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与孩子是在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敏锐发现、及时调整、善于合作,对于促进孩子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无数次的强调,才能使一名学生改掉一个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要不厌其烦。鼓励会使孩子学会自信,认可会让孩子学会自爱,本着这一原则,教师要学会做"伯乐",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每一天他们都会有点滴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鞋     
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 ?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苏 ]赞科夫  相似文献   

14.
发现发展学生特长之管见徐红山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无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善于从学生所做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他们潜在的能力。在我所教的班内,有一名这样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不算突出,但我发现他有着...  相似文献   

15.
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正确估计、判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正确地加以运用。可见,不断积累经验,增长随机处置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是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少的。教师的教育机智,首先表现在敏锐的观察力上,具有对课堂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能发现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讲课时,你必须看住你的全部学生,看他的眼睛,这非常要紧,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活机器。一篇课文讲完了,谁会回答问题,霍老师一叫就准。为什么?因为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重视结合教学实际,从“去除浮躁,做忠实的听众;关注学生身心,做博爱的听众;善于捕捉微妙的瞬间,做一个敏锐的听众”等方面入手,做学生最好的听众,在课堂中要细细倾听,在倾听中与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朱仁洪 《考试周刊》2014,(14):131-132
<正>学科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理解分析,发挥学科优势,既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又教给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参与有关历史的思维和实践。在教师的  相似文献   

18.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人的情绪倾向表明,被动接受总是枯燥乏味、缺乏乐趣的苦差使,而主动发现则往往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乐于发现的内驱力。这是营造阅读教学发现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黄杰 《宁夏教育》2013,(11):70-70
在教育工作中,表扬其实就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赞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挥孩子的长处和潜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爱孩子的具体表现就是关怀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怀人,就是说对待儿童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教师对儿童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教师的关怀指向哪里?首先指向儿童的脑力劳动。希望儿童的脑力劳动好.意味着要了解他的优点和弱点,懂得他脑力劳动的细微特征。”他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