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在对儿童教育问题上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六大解放理论。近几年,随着小学英语教材不断地更新改革,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以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中,使学生学会自觉性、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相信并且释放儿童的力量,强调"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好地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更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应该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在平等、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召知识的魅力。在"轻负高效"的今天,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来解放低年级数学课堂,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教育思想与当前教学文化变革的哲学定位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践行"解放"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文化的革新,是学校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解放"旨趣下的学校教学文化变革,需要解放学生,打造教学文化的生命底色;解放课堂,让教学文化落地生根;解放教师,使教学文化具有前进动力;解放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丽 《教学随笔》2013,(12):166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大大地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仍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解放,解放民族、解放人民、解放思想。为此,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刚好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精神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一、探寻教育真谛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美好和幸  相似文献   

7.
<正>"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空间,使他们能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取知识;解放时间,使他们有时间从容消化所学、从容思考所学。"——陶行知先生的话折射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其内涵从旧有的单纯强调学生的思想解放或行为解放直接提升到对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和生命的解放。不得不佩服先生对教育的高瞻远瞩,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先生的理念依然如此地深入人心。在工作中于是常常用先生的教育理念观察、反思着身边各种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必须要做到"六个解放",即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嘴巴、双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知识,调动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全面地践行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将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融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崇尚创造精神,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创造教育思想。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10):31-32
陶行知"解放"思想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陶行知"解放"思想的内涵,充分解放学生的口、脑、手,指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文章对陶行知"解放"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意义、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陶行知解放思想的具体应用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就明确提出:"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提倡创造的教育"。"六大解放"是创造教育的关键,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的问题,笔者主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这种思想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教育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相吻合.回顾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五解放"思想,呼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然而,现实教育与陶老先生的远见卓识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4.
肖彩虹 《考试周刊》2012,(22):130-131
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我就谈谈陶行知“六大解放”之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非常崇尚创造精神.其"创造的儿童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结合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创造作为音乐新课程的重要领域,更需要"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们不妨学一学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把"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课程性质"之一,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再次提出了"注重创新精神"这一要求。国家教育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反观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其实质也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动画等各种技术手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努力解放学生的眼、脑、手,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杨筠如 《考试周刊》2009,(11):223-223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美术教育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塑造家,创新教育是教学的主旋律。 创造教育的问题,早已引起教育家的重视。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认为,创造是教育之本,主张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解放他的空间,把他从鸟笼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一、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孩子)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即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  相似文献   

19.
<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倡导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指导小学生写作,也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的创造力突围而出;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记在心里;解放  相似文献   

20.
实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训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给予赞扬的教育。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这种教育方法应用在实训教学中,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