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觉得生活与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针对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先生说:"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去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学习经验。"卢梭的这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特别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生活化,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从而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使他们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教育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则其犹如一潭"死水",数学课堂教学则索然无味。因此,应该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轻松学习与感悟数学,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一、导入情境应该生活化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要教好数学,必须吃透教材,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景,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主动学习,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但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理性逻辑思维,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如何让学生积极地面对数学学习呢?根据课堂实践可以发现,学生一般会对生活中接触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极高的认可度.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充分地引导学生借助于充满生活气息的事物将数学学习的距离感拉低,使之成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学习生活数学,数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这样的要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让体验生活实践成为数学学习的支点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回归儿童的生活。学习数学是生活常识的系统化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类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体验与探索,联系生活,将生活问题带进课堂形成数学问题;充分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感悟与应用数学,提炼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源于数学,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8.
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新课标也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学习、感悟和应用数学。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呢?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生态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精彩。我们倡导的新理念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应从人的高度出发,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空间,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让数学学习也能"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打造这样的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呢?一、明确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简化教学环节在教师创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时,应该明确教学目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形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从中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下我就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让"生活"为数学课堂服务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创设生活问题,引入数学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  相似文献   

11.
自然、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课堂学习空间,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合理的课堂学习团队,科学的课堂学习层次,以更好地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更好地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探究,使学生探索的兴趣得到张扬,探索的思维得到启迪。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充满精彩,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快乐、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只要让我们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来构建数学"生命课堂",那么自然、高效就在你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充满欢乐的,语文课堂中充满生活的气息必定会注入快乐的元素,也将这个过程演变成每一次充满趣味的"旅程"。将生活气息与语文课堂教学沟通和链接,让"生活气息"在语文课堂上更充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同时又说明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数学味",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味",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鲜明地提出要"变革教材内容复杂、晦涩、重点不突出、没有新意和太看重书本知识的状态,搭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和技术进步的桥梁。"所以跨越知识本身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这是要求。数学知识也是从生活中取得的,只有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才能勾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应用于实际,找到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中有数学"的惊异感。  相似文献   

15.
<正>联系实际生活、用活生活元素,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有利因素,必定能改变数学课堂的现状,让学生充满激情,也让数学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就能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背景之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甘筱兰 《甘肃教育》2008,(17):57-57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强调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构建生活化课堂,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和享受.那么,教师该如何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让课堂充盈生活气息,是新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生活情境导入,使"数学"主题更有趣;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回归日常生活,注重实践。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价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提倡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应当是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能够让学生活学活用。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学课不应该是令很多小学生感到害怕的课堂,而是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增强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锻炼,学生应当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所需的技能。本文就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打造兴趣课堂提出的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如何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以及知识应用生活化三个方面谈谈怎样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拉近数学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用发现的眼光追寻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说数学"与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本教育思想不太一致。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转变观念,把"做数学"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走到活动、反思的第一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尝试、分析等实践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交互合作,促进经验共享,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智慧。一、精选生活原型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就得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源头,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数学现象,在操作中探究知识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