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小学美术课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将泉州非物质文化带入小学美术课堂,从四大方面进行论证:了解优秀文化,开拓艺术视野;运用信息技术,营建开放课堂;注重课外活动,支持文化交流;关注学生实践,践行文化传承。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进一步让小学美术课堂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小学美术课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将泉州非物质文化带入小学美术课堂,从四大方面进行论证:了解优秀文化,开拓艺术视野;运用信息技术,营建开放课堂;注重课外活动,支持文化交流;关注学生实践,践行文化传承。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进一步让小学美术课堂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3.
姚晓清 《学苑教育》2023,(33):58-6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智慧,但是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拓展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渠道。基于此,文章以小学美术课堂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进而具体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钱仕刚 《贵州教育》2023,(13):39-42
学校教育须践行文化传承之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不朽的文化价值。本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塘火龙”为例,探索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美术学习效果,提升初中生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地方性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5.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遵义通草堆画的艺术价值,阐释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根据通草堆画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提出教师要在美术鉴赏课堂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通草堆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视觉文化语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效设问"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改进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的路径。也为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接研究提供资源和依据。本文提出"有效设问"概念,探索了视觉文化语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问题的特点和设计原则,旨在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分析"与"理解"作品的能力,进而学会批判性的阅读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小学美术课堂中老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把老师教学生学转变成学生教老师和同学一起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当"小老师",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主角"。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评价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篆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方寸之内,气象万千",其包含着历史的更替,文字的演变,美术的技能,具有实用和欣赏的双重价值,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生命力。《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提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11.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主要支柱,它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进和发展、对国家的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必然要负起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状态、关注非物质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作  相似文献   

12.
学校美术文化的构建是当前"文化立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术文化的构建包括美术教研组文化、美术课堂文化、校本美术课程文化的建设等.只有不断地在价值引领、有机渗透,课改创新、有效生成,校本课程、形成特色的学校美术文化构建途径上行走,才能在常态中培养师生的美术文化意识,逐步形成一种美术文化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胡静华  许正江 《辅导员》2014,(8):101-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主要支柱,它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进和发展、对国家的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必然要负起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状态、关注非物质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汤美霞 《教师》2019,(15):103-104
在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中,如何让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学生,能够围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凸显愉悦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探寻小学美术课堂的多元形态?文章通过梳理、重组"六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从一节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为学生营造富有激趣、人文、创新、合作、实践、交流的美术课堂教学景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将美术学习和文化学习紧密结合。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是体现这一要求的最佳路径,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主要针对如何让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和提高审美能力,还需要借助多元化的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切实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实践和艺术欣赏中逐步形成美术表现素养,强化文化理解素养,健全实践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7.
汤美霞 《教师》2019,(15):103-104
在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中,如何让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学生,能够围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凸显愉悦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探寻小学美术课堂的多元形态?文章通过梳理、重组"六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从一节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为学生营造富有激趣、人文、创新、合作、实践、交流的美术课堂教学景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18.
牛斌 《成才之路》2021,(13):96-97
将乡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教学是美术课堂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课堂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开放美术课堂、注重艺术鉴赏、浸润乡土文化、借助乡土材料、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俗学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了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堂演述活动,此举将学生关于家乡非物质文化的认知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有效连接,而以依玛堪体裁归属为例的师生讨论活动则有利于学生将田野调查体验升华为理论思考。整个教学活动在学校民族志的视野中建构了一个社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圈,建构了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遗产保护有机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姚胜辉 《学周刊C版》2019,(16):151-151
现今的美术课堂,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在美术课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中欣赏艺术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索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的精神。课堂不再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