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议例文”是五段式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作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矫正的核心环节。它是建立在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上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在学生起草成文后及时诊断并化解症结,促进教学达标的“再学习”的过程,是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培养“自能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评议例文课一般应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一、再审题,明确要求。 布卢姆认为:“教学计划和评价的第一步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达教学目标。”评价学生作文也是这  相似文献   

2.
我的“下水例文导写法”有三条途径:一是“一例一题”配套作文;二是采写结合的“一源多体”作文;三是办报作文。在这三种教学形式中都贯穿着“下水例文导写法”。下面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3.
本节共6个训练点。分别是:①命题小作文的审题立意;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③记叙中的真情实感;④心理活动的描写;⑤简报的写作;⑥拟写议论文提纲。这6个训练点自成体系。“文题示例”是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重点选摘出来的小作文训练题。训练点的编写内容着重于有关小作文写作技法的指导,并有‘附文分析”。例文大部分选自学生的习作,分例文1(优秀)和例文2(~般)两类例文。每篇例文后面有简评,指出例文的优劣,这样编排也许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每个训练点的最后,从反面指出此类小作文写作容易出现的失误及…  相似文献   

4.
“一例一题”的配套作文教学──“下水例文导写法”方法之一安徽宣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杨积隆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作文指导只讲几点概念化的写作知识和提出几点抽象的写作要求,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可感性、示范性、权威性,学生得法甚少,一听即忘。想到戏剧,电...  相似文献   

5.
题为文之“眼”教学紧紧抓住课题向全文幅射,将课文的知识点与课题联系起来阅读有利在整体上理解课文.把握中心思想,《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它担负着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教学时紧扣爱字这一“题眼”,弄清文题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小学生作文更难。如何使学生走出“难”的困境,让他们轻松愉快地作文,作好文,我采取了三种方法。一、例文习作例文,首先给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导向、引入、仿作的机会,同时又对学生的习作起着诱发、推动、促进和渗透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例文的教学是习作的前提、基本。分析、掌握例文的写作特点、结构,则是例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习作的关键。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例文《雨》,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总体安排。作者采用“雨前→雨中→雨后”的时序安排法,而作者在描写“雨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把习作例文看作“葫芦”,把作文看作是“画瓢”。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有的同志看到了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弊病,干脆丢开习作例文,自己去创一条作文教改的新路。我以为,都不够妥当。沿着习作例文铺设的路走,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早已尝到了甜头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对于习作例文的模仿,应该是创造性的模仿。习作例文对于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已经实施好几年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自成体系的作文教材等原因,作文教学仍然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软肋,作文教学中的盲目、随意等弊病仍大量存在。如,命题随心所欲——结果便是学生应付式的无病呻吟;例文选择与使用上的陈旧、机械、填鸭式——只注重对“例文”成品的解剖与分析,而不注重对其初始状态的反推与透析(即只看到例文作者思维的结果,而不引导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反推分析,以体验作者当初提炼、加工的思维过程,以帮助学生懂得作文的真谛);作文理论指导上的呆板、空洞,缺乏操作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严重脱节,远离学生生活,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应景、盲目。凡此种种,都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习作例文”既不同于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这三类课文,也不是单纯的作文训练课。教学“习作例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教学目的呢?最近,看了楚雄州民族师范附小李明英老师的一节“习作例文”课(第五册《雨》),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非常重视对学牛片断描写能力的考核。如,199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两道片断描写题:一是要求考生描述例文中“小姑娘”的表情或动作,二是根据例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对“小姑娘’作外貌描写。1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又有将‘侗”想象成另~物体的片断式想象作文,同年的“三南”高考题中也有要求描述画面内容的片断作文题。1995年,全国高考的小作文要求考生任选所供诗歌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写一个对话片断。1997年,全国高考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可见,片断描写虽是“小题”,但…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语教材在作文训练的设计上别具一格。它把作文列为一种专门的“课文”,成为一个独立的训练系列。每课作文由“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习作练习”三部分组成。其中,尤以“作文例文”的安排最具匠心,它对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喇叭花》(六年制语文六册15课)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如何对学生作文起到“示范作用”呢?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由植物生长规律,找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再找出它的写作特点,最后指导学生作文。怎样在教学中贯穿这条线?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了以下教学程序:一、找规律①想一想:一粒种子经过哪些生长过程才能长成花?  相似文献   

13.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少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在当前的作文教改中,认真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一、精选例文,引发写作情趣   合适的例文往往能在学生“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作文指导中的例文既可以是课本上的名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  相似文献   

14.
现行全国通用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对作文教学作了精心的安排,提供了一系列的训练教材。我们在使用这套课本,根据每册教材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全套课本中的作文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每册乃至每次作文训练的地位和作用。现就全套课本的作文教材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一、教材编排的特点作文教材的编排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各类教材,融为一体。作文教材主要有“习作例文”、“读写例话”、“说写练习”三类。全套课本共安排了20篇“习作例文”,16篇侧重于写的  相似文献   

15.
题为文之“眼”,许多课文往往可窥题而见文之一斑。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课题向全文辐射的方法,将文中的知识点与课题联系起来去阅读,有利于在整体上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我爱故乡的杨梅》(通用教材五年制八册第10课)是一篇习作例文,它担负着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教学时要紧扣“爱”字这一题眼,弄清文与题的关系,引导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习作例文”,大都是教师先教例文,进行习作指导,再学生习作,最后师生讲评。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有二:一是学生不能较好地发挥习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在习作中仿写例文的句子多,学生自己的语言少。二是因为指导前教师没有获取任何反馈信息,指导时就缺乏针对性。表现在教学中往往把作文指导课上成阅读课,把评讲课上成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7.
习作例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各类课文,就在于它有一个“例”字。习作例文是用来引导学生迈进作文大门,进行习作模仿的文章举例。模仿,主要是仿照“例文”学习写作方法。通过读懂例文,掌握训练重点,学习写作方法,便构成了习作例文的教学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完成双重任务。要让学生模仿习作例文之“例”,掌握写作方法,落实训练重点,必须首先读懂例文。如果不严格进行读的训练,就不知道例文写了什么内容,不了解为了表达这样的内容,文章是怎样选择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组段从而形成优美的文章的。可  相似文献   

18.
“读写例话”标明阅读和作文训练的重点,指导阅读和写作,同时确定重点课文作为“例文”。如何上好”例文”,充分发挥“读写例话”的作用,是完成阅读和写作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一组教材除了“导读”和“基础训练”外,安排了2~3篇讲读课文、1篇阅读课文和“读写例话”。为了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和“例话”对阅读、写作的指导作用,我在教学时经常重组教材。首先上好重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篇篇通”中设计了“例文对比”这一环节,通过实践,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学生完全可以从例文中得到启发,从而学会作文。  相似文献   

20.
习作例文与作文训练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包括很多内容,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二者的关系。一、习作例文既是阅读教材,又是作文教材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很好地完成大纲规定的写作训练任务,仅仅依靠作文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特别是通过习作例文的教学,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来指导作文。从这个意义上讲,习作例文起着联系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