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中确实存在着对有些课文喜欢,对有些课文不喜欢的情况,学过以后,尽管情况有所改变,但《为人民服务》、《种子的力》等,部分同学仍然不怎么喜欢。毫无疑问,《为人民服务》、《种子的力》这些文章,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语言文字都堪称楷模。它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几十年来一直在鼓舞人们奋斗不息,今后也将继续熠熠闪光。那么,一些学生又为什么不喜欢呢?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些文章讲的都是大道理,说的都是过去的情况,里面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即使老师为我们讲了许多,我们还是弄不懂其中的深刻道理。”细细揣摩学生的话,觉得里面有许多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学生预习课文《种子的力》时,我不仅布置预习课文的生字新词,而且根据课文以‘种子的力’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强烈说服力的特点,布置学生亲自动手,做了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在一个小玻璃瓶里装满黄豆,稍加些温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不几天,学生报告了一致的结  相似文献   

3.
《种子的力》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热情地赞扬了种子的伟大生命力和小草的顽强斗争精神,以此启发和鼓舞人们,要看到和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课文内容深刻,文字含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的意图和课文的思想感情。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文章里是一层一层地  相似文献   

4.
想像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像进行充分的想像,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欣赏课文的情感美,给学生的心灵播下更多创造美好未来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作业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认真领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和弄清这些思想感情是如何层层展现出来的。课后作业第2题是本课的训练重点。第2题五个小题,从内容上看,体现了“种子的力→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的行文思路;从感情因素看,作者由赞美种子的力到赞美生命力,最后归结到歌颂坚决抗战的革命人民那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训练时,应该联系课文从以上两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这组课文主要由讲读课文《种子的力》、阅读课文《养花》和独立阅读课文《赶花》组成。这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它既是对前面“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发展,又是对“体会文章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深入。所以,备课和教学,要紧紧抓住这个训练重点,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三篇课文,重点课文是《种子的力》,《养花》和《幸福是什么》是为巩固本组训练重点编排的。这三篇课文尽管体裁不一,但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是五年级下学期第一个阅读训练项目。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懂得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8.
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情感”单元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教学情况看,很少有学生会在初读这个文本时喜欢上它。在指导“略读”后,甚至以其为“精读”课文进行教学后,很多学生还是没能喜欢上这篇小说,因为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景物还是那些景物。至于那母爱的伟大,母亲情感表达的克制,作者的悲悯情怀,即便教师不指导、不实施教学,他们也知道得差不离。  相似文献   

9.
近日听过几节公开课。执教者放手让学生活动,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也有一些意外。一位老师一开场就鼓励学生任意选读课文语段,喜欢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哪一点印象最深就谈哪一点。结果学生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却少有触及课文精髓的“真知灼见”,那些肤浅而零乱的提问也干扰了对教学重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老师们都熟知这样的一句话:“教书要教人,教人要教心。”语文教学中,我们凭借课文进行的思想教育,要想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里,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甘露,除了钻研教材,发掘课文内在的教育因素之外,还应该在关心学生的思想实际上下功夫。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地联系现实,针对学生实际,收到切实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听过几节公开课。教师们放手让学生活动,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也有一些意外,一位教师一开场就鼓励学生任意选读课文语段,喜欢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哪一点印象最深就谈哪一点。结果学生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却少有触及课文精髓的"真知灼见",那些肤浅而零乱的提问也干扰了教学重点的把握。还有一位教师在让学生"用2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后就转为讨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怎样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呢?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从课文的内容来考虑。每一篇课文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一般来说,主要内容就是教学重点。例如《种子的力》共分  相似文献   

13.
魏小乐 《甘肃教育》2014,(13):103-103
正大家都喜欢小说,因其精巧的构思,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生动的人物形象等,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可是有的小说篇幅长,教学要花三四个课时,而有的小说篇幅短,教学后我们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此,我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长课文短讲"和"短课文长讲"的教学尝试。一、长课文短讲这种教学方法是针对那些篇幅比较长,容量相对丰富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种子的力》一文作于抗战初期,作者借种子的力,托物寓意,批评了当时那种悲观投降的弱者,赞颂了坚持抗战的强者。课文中,作者描写了种子和小草的哪些力?它的特性是什么?又是如何寓意的?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认为:可采用“抓力的五性,突破课文难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课文描写的力的五个特性及这些特性的象征意义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后新的教育模式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随着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我们语文教材中那些课文越来越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使得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在深研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应在教学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此,我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课文题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课本中去。  相似文献   

16.
通常的教学思维是从课文到作文,也就是教师在讲授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写作文,学生以课文为范文,依照课文的模式去写作文。可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写起,久而久之,学生怕作文,离课文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7.
肖丽华 《湖南教育》2005,(22):23-24
一次晨读时,我见到学生脸上露出了愁容,连忙问道“:你们不喜欢读课文吗?”没料到一学生竟这样回答“:语文书中的课文开始读时觉得很有新鲜感,可是,我们早就会背课文了,你还总是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口都读干了,真没劲!”是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强调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却不知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早已失去了初读时的兴趣。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一旦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后,便不愿再细细地品读课文。而在教学中,教师一开始上课,便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研读课文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8.
郝建秀 《考试周刊》2012,(40):37-37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渐显重要。这里我就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谈看法。 1.还原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文本中有不少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为让学生加深理解,我们常常让学生反复朗读,配合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9.
一、注重多媒体教学的情境选择、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小学生对枯燥的教学往往不感兴趣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尽量应用多媒体这种模式,首先构思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选取那些色彩绚丽、画面动人的景色,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这时老师再进行讲解,学生们就有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文的编选历来都非常讲究,经过专家反复挑选才将那些佳作选入课本作为课文.而这些课文,往往充满丰富的情感、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教育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不可多得的材料.而语文教学,实际上也是借助这些课文,对学生有意识的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润物细雨,点点滴滴流入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