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年3月19日,陈景润逝世, 数学王国的一颗巨星殒落。 徐迟的报告文学名篇《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于1977年,陈景润也是从那时起才名扬四海的。然而陈景润的被发现,却是在“文革”阴影笼罩的岁月…… 哥德巴赫猜想 1973年新春的一天,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在中科院一次大会上作  相似文献   

2.
动态集锦     
周明 《出版参考》2010,(10):39-40
改版后的《人民日报》重新关注报告文学。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刊发《哥德巴赫猜想》的盛景。30多年过去了,这篇报告文学的作者徐迟和主人公陈景润皆已去世.他们曾经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奋斗。两位先生将长垂史册。  相似文献   

3.
走人新时期以来,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使得报告文学、通讯人物写作终于有了反拨的可能,神话式的英雄在文坛、新闻领域几近消失。人,作为文明社会的主体,还原了人的本色。这种变异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的创作与反映被置身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非超现实的神人。无论是二十年前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描写的数学家陈景润,还是二十年后今天《北京日报》记者撰写的《领军者柳传志》,其人物的成功都走过了一条到处荆棘,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而这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又都深深留下了时代的印记。陈景润的磨难有个人的不幸,更有…  相似文献   

4.
1978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第三版刊发了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的那篇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并配发了一张陈景润的木刻像.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这样写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读者推荐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5.
自从徐迟同志发表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以来,报刊上报告文学多起来了,这是一件大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有一种误解,似乎报告文学是一种高级的新闻体裁,或者说,好的通讯便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报告文学创作,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是可喜,又可忧的.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年的报告文学迅速崛起,有了新的发展。广大作者,继承和发扬我国报告文学的优良传统,近距离摄取生活,将焦点视聚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上,推出一篇篇引人注目、引起社会震动的佳作,象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黄宗英的《大雁情》、乔迈的《三门李轶闻》、陈祖芬的《优势》、鲁光的《中国姑娘》等等,都是群众广为传诵的优秀之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强烈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局限     
因为人生有限,我们才无穷地追求。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人生的结局如此奇妙:越是充满局限的人生,越易创造辉煌。司马迁曾送样总结过中国古代杰出的人生: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险象环生,困境重重的人生,却常常创造惊人的成绩。陈景润在那三个平方米的楼角里摘得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居里夫人在有毒的实验室二十多年,寻找到地球上稀有的镭元素。他们的人生困境重重,却光彩夺目,成为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开山之作,都不是中国人写的中国事。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坐上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头把交椅。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  相似文献   

9.
对于广大新闻爱好者来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在太富有魅力了;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许多青年记者、通讯员的一个愿望。本刊发表的《头雁之歌》,就明显地显露出北京日报记者李培禹在这方面的尝试与追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对这篇习作进行了认真评点,其中谈到的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创作特性以及通讯如何向报告文学“过渡”等,都是爱好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们所关心的。为此,本刊在刊登《头雁之歌》的同时,特发表陈祖芬同志的信,希望能对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是很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文体之一,它既能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又富有文学的感染力。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等等,至今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目前的报告文学太少了,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的滥觞之作,却不是中国人写的。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的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样专门的刊…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的力量却在真实感。真实是内容问题,真实的内容能否给读者真实的感觉,则是个写作上的问题。如何使报告文学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写得富有真实感,这是报告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是三集《萍踪寄语》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几位名人相继逝世的消息,我联想到标题的制作。中央电视台关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的专题报道特别引人注目,当荧屏上出现《魂系歌德巴赫猜想》这一醒目标题时,我们的心弦被震撼了;而回头看看报纸上的标题,多半是一行题:《陈景润同志逝世》或《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这似乎太简单太平淡了。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质量陈福郎与出版社同仁策剁《走近陈景润》、《陈景润》(传记)选题时,我脱口而出道:“陈景润是一棵小草。”众人诧异,自己亦愕然。摘取数学王冠上明珠的科学泰斗,怎么会是微不足道的小草呢?当你走进陈景润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就会看到: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在...  相似文献   

15.
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往科学家之路丛书》(第一辑)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套写科学家人生的丛书。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故事 ,反映了六位中国著名科学家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和人生哲理。其中包括《大地之子———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当作人桥———桥梁专家茅以升》、《以身许国取神火———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数学家陈景润》、《美是这样筑就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他发现了大峡谷———科学探险家杨逸畴》。这套丛书从六位科学家的青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写到他们在…  相似文献   

16.
创造生命     
怎样看待新闻写作,决定了写作的成败。有人把为报刊写文章当作小事一桩,甚至视同儿戏,取这种态度,不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佳作。报刊文章,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因其强调时效而有“过时作废”之嫌,但是,撰写出既能轰动一时又可传播久远的力作来,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邓拓创作的专栏随笔《燕山夜话》、徐迟创作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岁月淘洗难掩字字珠玑,时代变迁依然精魂不灭,都是很好的例证。写文章者,倾其心血;读文章者,感其至诚。每一篇报刊佳作,都仿佛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位记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在奥运大幕徐徐拉开前夕,由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创作的,中国首部全景式记录筹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Olympics in China),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中国文学界为北京奥运会奉献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8.
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甘泉的追寻者》创作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本刊讯[文依]再现“模范团长”李国安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甘泉的追寻者》的创作出版座谈会于1996年11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是由北京军区政治部、解放军出版社和文艺报社联合召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新闻迭出,文坛世界也迭出新闻。不久前,大型文学刊物《黄河》编辑部在一篇题为《辉煌的秘密——中国两弹研制秘闻》报告文学开头本来用作安排题图的位置上,发表一篇“郑重声明”。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在该刊发表这篇报告文学正要付印之际,同一作者所写的内容基本相同的另一篇报告文学已在《当代》杂志发表出来。声明说:“作为一名从事创作多年的部队专业作者,彭子强同志不可能不懂得这种‘一稿二投’的性质和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一我们为他的行为感到遗憾、羞耻和忿慨。”为此,该刊编辑部决定,将“扣除彭子强同志全部应得稿酬,以敬效尤。”  相似文献   

20.
有一阵子谁说采访老年陈景润, 可能人们难以接受。但星转斗移,当徐迟以魔笔向我们勾画出数学奇才陈景润之后,世界上关于陈氏的报道时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陈景润是那种心眼儿直,不要命不计较个人得失,满身心交给了祖国交给了数学的汉子。现在一晃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