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区2011年举行了一次音乐教学竞赛,在唱歌、器乐、鉴赏等教学领域都有课例,每个人都积极投入,用心准备,展示各自教学的风采。竞赛课中教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采用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次活动让我区的音乐教师受益匪浅。同时,我们也发现老师们在音乐实践活动设计和开展中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能,而且个体之间的智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也有弱势智能,相对音乐智能较弱的孩子,激发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活动的源泉,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心灵,丰富情感,唤起人们的真善美。每个人都是一只会唱歌的鸟儿。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合唱中,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合作共处精神,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4.
正一、现象与分析自担任学校音乐教研组长以来,我有幸参加了很多小学音乐竞赛课观摩,在学习优质课的同时,我也经常走进我校音乐组老师的课堂。多次的教学研讨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常规演唱教学与竞赛课的模式相差太大,每当我把自己对课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组内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得到这样一些回答:"别人那是公开课呢,上课时都有班主任坐阵维持纪律,在常规课上我们哪敢这么开放的设计自己的教学,况且我们每个班六七十人,每周十六节课,嗓子不冒烟才怪。"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塑造心灵、陶冶情操、道德教化等独特的功能,是一种极富情感色彩的工作.美育是健全思维、提高智力一个重要的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 一、加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 美是客观的,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是审美的主体,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与美结缘,这是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6.
柯丽卿 《广东教育》2009,(11):52-52
学会用心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尽早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开学第一节课,我向学生提出“用心聆听”的要求,每个人用心聆听就是对创造舒适学习环境的一种服务。每当学生新学一首歌曲或是欣赏乐曲时,我都要求学生用耳、用心、用脑去聆听,并提出“比一比谁能把音乐听到心底里去”,不允许发出任何的杂音。学生谈感受时,我会这样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背景下,各学校都把音乐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而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每个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在音乐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城镇孩子多数被送人音乐培训班,农村孩子却因家庭环境的限制无法享受同等教育,再加上孩子们自身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存在着较大差异。那么,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  相似文献   

8.
记得我在上每个班级音乐课前的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他们回答都是一样的答案:喜———欢!这个答案让我欣慰和自豪。第一节课每个班级都令我满意,可没几周课就越来越没劲了。一开始我也很郁闷,到底是怎么啦?我同样是这样上课呀?这是因为学生们往往喜欢流行音乐,然而课本上的一些音乐与流行音乐相差甚远,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不好唱、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进一步导致不喜欢上音乐课。作  相似文献   

9.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每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这就需要一种合作的精神,在音乐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也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每个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常把兴趣看作一把打开通往知识大门和成功之路的金钥匙。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上,学生也都是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开心。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上也是如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喜好就要首先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同理,要想上好小学音乐课,教师就要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下功夫。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可以理解为情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传递各种信息,人们崇尚音乐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获得愉悦的心情。生活中到处都有音乐,或激昂、或轻盈、或奔放、或委婉。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感受也不一样,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幼儿期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却有一部分孩子不爱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呢?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但在音乐课上却不是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们往往很享受、很放松、很愉快,但由于嗓音或是音准等方面的原因,在唱歌时有些学生并不享受,也不放松,在这件事上没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也就不能得到快乐,更不乐于多多尝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唱得很好,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音乐教师更要想尽办法使得音乐课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他们都喜欢音乐游戏,在音乐中玩耍,在音乐中放声歌唱……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讨论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创作,使孩子们借助倾听来感知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  相似文献   

14.
人们将各种情感寄托在音乐中,用音符表现人间的喜怒哀乐。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音乐可以洗礼人的灵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高中音乐课与其他科目比起来显得有些无关紧要,很多学生和教师单纯地把它当做一门娱乐课,投入的时间、精力都非常少,更加不会想到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先天的差异,但是通过后面的培养,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和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歌词的语言美,乐曲的旋律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表演的形态美,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笔者多年来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所有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一、将游戏融入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着眼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把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音乐特长的要求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伟 《教学与管理》2008,(3):147-148
目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不少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现象。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音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音乐学习;二是音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音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音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大力提倡并实施音乐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音乐教学实施课改,讲究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音响,合作探究配器,欣赏音乐时也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来感受音乐。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在音乐课上的体现。但是,细细思量,我们似乎把传统音乐教学的一切都抛弃了,比如:发声练习,气息训练,特别是识谱,很多人都弃之一边,难道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不需要识谱的?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地方乡土音乐是指以地方语言特征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地方传统的音乐文化,它包含声乐、器乐、曲艺、戏剧、舞歌(舞蹈)等五大类别的音乐文化等。岭南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广东乡土音乐课程资源丰富,文化厚重,特色鲜明,是每个广东人都必须学习了解的音乐文化养料。对于广东乡土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选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与社会发展脉搏一起跳动的音乐艺术,才是有生命的艺术。社会每个领域都有音乐艺术的存在,都与音乐相关。广泛利用与联系社会教育资源,拓展音乐课程的实施渠道,是音乐新课程的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