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对于后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这部诗集在内容上除了赞美爱情外,还有文学使人不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信念以及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所主张的以人为本,积极进取,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格律上,他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  相似文献   

2.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对于后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这部诗集在内容上除了赞美爱情外,还有文学使人不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信念以及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所主张的以人为本,积极进取,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格律上,他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纳扎尔爱情诗集》自觉地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为世人谱写了一组凄美动人的爱情乐章。《诗集》中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的恋人们在遭受种种阻挠后,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爱情。《诗集》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从爱情的被毁灭中激起人们对爱情的珍惜、热爱和追求,以巨大的愤怒去憎恶和仇恨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从而为埋葬丑恶事物而斗争。  相似文献   

4.
海涅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爱情歌手,其成名作《诗歌集》是一部以写爱情诗为主的诗歌集。《诗歌集》以诗人不幸的爱情生活为基础,展示了诗人“维特式”的情感历程,即所谓的“梦起、梦酣、梦疑、梦醒、梦碎、梦嘲”的爱情过程。这种“维特式”的爱情描写情真意切,清新自然,优美和谐,成就了海涅一代诗名。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本文以莎翁数篇作品为例,一窥其中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7.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徐淑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女性诗人.《玉台新咏》最早选注了秦嘉、徐淑的诗作.徐淑的诗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她的爱情生活细腻,忠贞,炙热,永恒,成就了“夫妻诗人”的爱情佳话;其人格精神素雅贞静,行谊高卓,刚毅自立.她不仅是一个东汉末年卓越的女性诗人,更是我国女性觉醒的先驱,用真实行动捍卫了人的尊严、独立和光荣,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完成了一次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王棋 《海外英语》2004,(7):28-29
【原文】My love is like to ice,and I to fire;How comes it then that is her cold so great,Is not dissolved through my so hot desire,But harder grows the more I her entreat(央求)?Or how comes it that my exceeding heatIs not delayed(减缓,降低)by her heart-frozen cold;But that I burn much more in boiling sweat,And feel my flames(激情,狂热)augmented(增大的)mani-fold?What more miraculous(神奇的)thing may be told,That fire,which all things melts,should harden ice;And ice,which is congealed(凝结,冻结)with senselesscold,Should kindle fire by wonderful device?Such is the power of love in gentle mind,That it cad alter all the course of kind.【赏析】这首诗是英国伟大诗人爱德蒙特·斯宾塞(EdmundSpenser,1552?-1599)的代表作之一,是其著名的爱情诗集《爱情小诗》中的第30首。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被认为是英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六七个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的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写爱情诗见长,其笔下的爱情热烈、浓郁、真挚、淋漓,堪称爱情诗的典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爱情而生的诗人,其爱情生活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的爱情诗集《瓶》,自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创造月刊》发表后,不同的意见长期存在。我们认为,谈《瓶》的思想,纠缠在是反封建还是个人哀怨,多少有点隔靴搔痒;而谈《瓶》的艺术则不能不深入诗人审美的深层心理,只有深化对五四精神内涵的认识,重视《瓶》的美感特点,才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瓶》。 诱发郭沫若创作《瓶》的契机,是1925年正月十四,诗人收到一封署名“余抱节”、邀他游览西湖观赏梅花的信,以及扑空的杭州之行。这场恶作剧,给他带来了自传体散文《孤山的梅花》和爱情诗集《瓶》的创作收获。有趣的是,这封来信并无桃色意味,而是诗人自己从字迹秀丽和文句柔和,“自然而然”地推断“余抱节”就是信中所提的“余猗筠小姐”,进而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2.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中的每一首诗歌都是女诗人伊丽莎白.布朗宁内心深处生与死、痛苦与挣扎、感激与柔情的交织。它们记录了爱情火苗的点燃、熄灭、进而复燃成熊熊烈焰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瘫痪在床,青春已逝的女人,女诗人曾自卑过,彷徨过,犹豫过,也曾忍着悲痛拒绝过情人爱的呼唤。因为生活中的不幸让女诗人“生怕这颗心一经接触,就泄露了悲哀”。然而爱情如火(loveisfire.)她那不知疲倦的情人的爱情唤醒了女诗人内心沉睡的爱情之花,帮她摆脱了疑虑和哀怨。女诗人勇敢的接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爱也奇迹般地让瘫痪的女诗人站了起来。面对美丽的爱情,女诗人忍不住用呼吸、眼泪、和微笑去赞美和回报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爱情如此美丽”,“如果上帝允许,在死后,我将只有,比现在更深的,爱你。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诗人马弗尔的《致羞怯的情人》一诗以三段论式结构全篇,其三段论的中项涉及永恒的时间与宇宙同在,即永生。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具体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以一个“意象群”的形式贯穿于全诗。诗人指出爱情与时间一样,是永恒的,并运用三段论第二格进行推理,否定了对爱情的羞怯态度,表达了爱情超越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学史上,很多诗人把自由和爱情作为诗歌的主旋律,普希金走出了文学创作的固有范围,把俄罗斯社会的各种现象作为描写对象,是俄罗斯精神生活的象征。在普希金所有的作品中他的诗歌创作无疑是最辉煌的一笔,他所表现的自由、真诚、乐观更是他诗歌最宝贵的财富。本文就着重传达普希金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仅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歌为例,审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诗人们对于“爱情”的思考,近而折射出那个颇具人文主义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德莱塞小说中的永恒题材。与其他文学家不同的是,德莱塞笔下的爱情始终遵循一种“始乱终弃”的爱情模式,从而受伤的总是女人。德莱塞近乎顽固地用“化学作用”的理论来进行解释,并认为爱情只不过是人的本能和化学成份的作用和结果。这一切都是作者本人曲折而痛苦的感情经历在扭曲状态下的流露与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的无题涛闪烁迷离,旨趣难求,历来众说纷纭,其中爱情说是颇有影响的一解。爱情说者又有两类:一是认为诗人所写都是亲身经历,视李为轻薄浪子,并考其爱情事迹,推演出许多爱情趣谈;另一些人对其爱情事迹半信半疑,于是,泛言之,说无题诗是泛写爱情,表现诗人对封建宗法和礼教的不满和反抗。考证者多生臆断之说,而反封建论又使人觉得它可以加给封建时代的许多诗人。我觉得,研究李商隐的无题诗要总观他的生平思想和全部创作,本文拟从诗人的“行为”考察来探究诗人的思想、个性和创作动机,从而揭示无题诗的深旨。对诗人“行为”的考察即指考察他与创作有关的行事、言谈等,以这些外在的确凿的言行证明他内在的情感,我们姑且把这叫作行为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爱情诗歌通常被称为是语言的精华和最高运用形式。爱情诗歌常常具有模糊的意象特征,其中会运用大量的意象进行隐喻,从而增加诗歌的意境美。隐喻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技巧,是我们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的一种体现,是人们认识世界、对世界感知的一种重要手段。爱伦坡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本文将以爱伦坡的诗歌作品为载体对爱情诗歌中的隐喻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与婚姻在史铁生“心魂”的执着追问下焕发出奇异的神彩,他认为“残疾与爱情是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爱情既是人的孤独体现,也是对人类残疾拯救的途径。他常引用圣经原文,以之为比照、映衬、要求,试图印证爱情与婚姻在上帝的原初设计中是统一的,男女只有在心魂合一中方能体味到爱的真谛,以此纠正人的恶与疏失,暗示出理想的爱情婚姻应有神圣根基,引发人们对爱情与婚姻本原的沉思与反省。  相似文献   

20.
北村是中国唯一公开皈依基督教的作家,他在9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诗人形象。这些诗人身上明显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通过对((玛卓的爱情》和(《鸟》中的诗人形象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小说人物所遭遇到的困惑和挣扎也是作者面对现实的狐疑和思索。在北村的理念中,爱情和艺术都是脆弱的,人类必须通过皈依宗教才能获得对自我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