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同年9月,批准设立国防部新闻局。2008年5月中旬,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首次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国内外媒体认为,我军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向世界展示我军风采,塑造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军事传媒专家也指出,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始于1983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从那时起,每年“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都要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发布关于召开政协会议的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5,(2):18-20
过去有些发布会参加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拉开架势宣读的“新闻”不过是一些对旧闻的说明,与会只赚得悻悻而去。而前不久在央视“新闻会客厅”里,主持人白岩松与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就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你来我往,问敏锐、直接,答准确、坦荡,虽然这是场只有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但无疑是一道“新闻大餐”,不能不令各路媒体大呼“解渴”。其实,提问直接也罢,回答坦荡也罢,人们从主宾对话的后面,看到的是一连串清晰的脚印,那就是中国政治明建设的进程——从各大部委及地方宣传部门踊跃参加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国务院新闻发布大厅创下的年60场的新闻发布会,从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到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直接对话,人们不仅看到这个特殊群体——“新闻发言人”正以坚定的步伐走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新闻发布会”也是一个关于新闻发布的示范,正如赵启正所言——恰恰我们发言人的目的是如何告诉大家,而不是如何地不告诉人家,并且告诉时要清楚、准确。  相似文献   

5.
林景新 《职业圈》2008,(10):3-3
2008年以来,除了南方的雪灾,似乎没有任何一件事比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更为轰动——无论是作为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还是广告新闻,其所引起及带来的震动效应都是惊人的。随着“艳照门”事件的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女明星被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6.
看过凤凰卫视的人一定记得一位蓄着八字胡,脑门闪亮,长相很像列宁同志的主持人,他叫阮次山。凤凰正式开播于1996年3月31日,它从一家娱乐电视台,逐渐成长为颇具公信力的新闻媒体,其所昭示的若干规律,可以给从事新闻实务、新闻研究,及其他各种与新闻传播工作有关的人员以启迪。为了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拉近全球华人距离,构建两岸三地桥梁,勤勉的凤凰人孜孜以求,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尽管这条路目前还不够平坦……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2,(7):25-27
为进一步扩大江苏省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增进台湾民众对江苏的了解,推动海峡两岸互联网及新闻、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台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2年4月上旬,江苏网络新闻媒体访问团一行10人赴台湾进行新闻交流,这是祖国大陆网络新闻媒体首次组团赴台访问,受到了台湾新闻传播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台期间,访问团考察了岛内主要新闻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新闻化交流活动,促进了苏台两地新闻界的友谊发展,同时相机宣传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外社会与化、并且具有良好英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一大批国家级新闻机构对高级英语新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2006年初《对外大传播》开始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共同主办《新闻发言人栏目时,发表了新闻局局长郭卫民的专访文章《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2007年新年到来之际,《对外大传播》再次采访了主管新闻发布具体工作并主持过数十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郭卫民局长。  相似文献   

10.
陈和平 《职业圈》2007,(4X):68-69,71
标题是英语新闻的眼睛,它以其高度精练的文字告诉读者新闻要点。文章从标题入手,分析了新闻英语在时态、语态、标点符号、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以期对英文报刊的读者以及从事英语新闻翻译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5,(1):4-4
2005年1月6日上午,由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千龙网等14家国家和地方新闻网站联合推出的“中国网络媒体2004年度新闻风云榜”在北京昆仑饭店揭晓,公布了由网民直接参与评选的国内和国际十大新闻。今年的评选活动由人民网承办。这是中国网络媒体第一次联手打造新闻评选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说是从美国开始的,1857年,美国白宫开始有了拿政府俸禄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大传播》曾经刊登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把美国新闻发言人和政府之问的关系形容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我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研讨班。该班以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授课、与美国政府、国会、军方及媒体的高层人士交流座谈等方式进行,以了解美国政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国会和军方应对媒体及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为重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我受益匪浅。其中,感受颇深的是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问题,这也是作为新闻发布时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必须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15.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09,(11):18-19
2009年,中央电视台对全台的新闻采编系统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成立了规模颇大的、包括“视频发稿中心”在内的“新闻中心”。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新闻资源的集成,在业务流程上实现“采编分离”。对于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这样的对外频道来说,这次改革虽然减小了其“自选动作”的空间,但无疑丰富了新闻资源、强化了其在海外中文频道中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的对外传播来说,尤其是在对外传播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央视新闻改革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07,(1):20-20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的四个表格,除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名单及电话是第三次公布外。党中央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2007年新推出定时定点自主发布的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育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则是第一次公布。与2005年年底公布的数据相比.国务院建立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从69个部门增长到74个部门。从2007年1月起。开展定时定点自主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在2006年卫生部、教育部和公安部三部门的基础上增加了发展改革委等九个部门。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中国政府日益重视通过新闻发布来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推动政府新闻发布机制的健全完善。从2003年9月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举办开始,到2008年5月国防部发言人的亮相,  相似文献   

18.
浅议广告和新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艳芳 《职业圈》2007,(4S):94-95
当广告遭遇新闻后,一方面促使各种新闻式广告、隐性广告等大量软广告的盛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新闻炒作之风的兴起。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肯定软广告和炒作新闻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殷彩红  高爱贤 《职业圈》2007,(6S):178-179
信息化背景之下,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新闻媒体急剧扩张,媒体与社会发生的矛盾冲突也逐渐增多,由于新闻传播活动而引发新闻损害层出不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危及媒体公信力。文章结合时代背景,揭示新闻损害的特点和具体表现,深入探讨其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次的“两会”是各家媒体的必争之地,也是记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两会”报道有两个特点:最大的现场性报道和最大的程序性报道。一方面,“两会”信息海量,新闻不断;一方面“两会”突发情况少,新闻难出彩。这要求记能从细节中发现魔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