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以他独特的眼光、充满感情的文字筑建了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市民世界"。他的市民世界里活跃着四种人: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城市贫民。老舍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格外的关注,他对这四种市民给予了不同的态度和感情。通过比较四种市民形象,老舍给予城市贫民最多的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2.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郑重地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授予一位52岁的中年人,他就是人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毕生勤于写作,是突出的多产作家,他的笔涉及的体裁很广:短、中、长篇小说,话剧,散文,报告文学,杂文,诗歌等等。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语言文字生动活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1899年2月出生在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里。父亲舒永寿是清朝皇城的一名护军。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父亲在同侵略军的巷战中阵亡。从此,一家人就靠母亲给人缝洗和在小学里当佣工勉强…  相似文献   

3.
开学的日子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1899年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他熟悉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4.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以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为特色。老舍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6.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体现了悲剧式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合作品中的人物心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老舍先生的创作,自然无法回避他与旧北平的密切关系,老舍先生对旧北平寄托了如家一般的深情。从他的作品中看,他着笔最多的是那些居住在北平大杂院里,为家人,为温饱奔波于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纵观老舍先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系列,有两类人物形象是值得关注的:一类是以蓝小山、老张、祁瑞丰等人为代表的拥有“官本位”心态的市民阶层;另一类是以祥子、小福子等人为代表的拥有“家本位”心态的贫民阶层。  相似文献   

8.
朱熠 《考试周刊》2013,(16):13-14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和城市贫民这四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追"新"逐"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城市贫民表达了老舍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石兴泽著《老舍与2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说开去,在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和西方文化比较中分析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传统。在与鲁迅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比较中分析老舍的精神气质。并就老舍城市贫民作家精神的某些特点作了精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物形象。他是经典的城市贫民形象的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抗争着,但最终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因此,祥子身上有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是他自身的性格造成的,社会以及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他的悲剧人生的重要根源。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不公平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首先,《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和《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我”有着相同的社会地位,同处于社会最底层。作为农民,祥林嫂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农村妇女,她深受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和毒害,处在底层的底层。作为城市贫民,“我”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城市中孤苦无助的贫民女性,“我”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玩弄的地位,也…  相似文献   

12.
在老舍小说中作为第一个城市个体劳动出现的是车夫赵四,以后小说中又陆续出现了车夫春二、张二,王五、王四等。反映车夫生活是老舍反映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骆驼样子》,老舍则以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认识,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一生的坎坷道路和苦难挣扎。车夫祥子成为城市贫民个体劳动的典型代表。(《四世同堂》作为沦亡后北平的市民生活画卷,在车夫小崔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不屈精神。车夫形象塑造贯穿于老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其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思想和艺术发展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民间社会的代言人,这样一种叙述身份确立了老舍的写作立场和写作姿态,因之而产生的贯穿于老舍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那种贫民视点使得他的小说不仅仅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平民精神”,而且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其与“底层”人民的价值观和情感世界相融一致的“平等感”。也正是由于这种贫民视点,使得老舍能从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热潮中脱颖而出。造就了老舍小说独树一帜的文化批判性。  相似文献   

15.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城市贫民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以其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完整地展示了具有普遍性的城市贫民悲剧,并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贫困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罪恶、黑暗的社会,发出变革社会的吁求。  相似文献   

16.
鉴于老舍小说研究史上对老舍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忽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即:巡警形象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方法及隐痛的悲剧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4月中,舒乙同志送我一本新出版的他写的《老舍最后的两天》。在扉页上,他写道: 送给“老”画家——小丁 老给老舍先生的作品插图; 老给老舍先生本人画像; 老给描写老舍先生的文章作画, 小丁先生便成了—— 老给老舍画画的老画家。 6月初,早晨从紫竹院散步出来,途遇舒乙骑车去上班。他  相似文献   

18.
鉴于老舍小说研究史上对老舍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的忽视,本从三个方面即:巡警形象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方法及隐痛的悲剧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著名长篇小说。它取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旧中国的城市贫民生活,创作并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小说以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卓立于五四以来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上,历来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而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 建国三十多年来,人们对老舍的这部长篇小说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某些文章及文学史的有些结论,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非科学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要做一个写家,须先做一个“人”。假若人格不崇高,气度不宏大,而只仗着几个漂亮文字支持自己,则必难有所建树。——老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的笔名。老舍出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他对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非常熟悉,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对于他创作的市民化及“京味”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主要人物形象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