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会联想     
吴建 《小学生导读》2011,(Z1):30-3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文心》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  相似文献   

2.
论藏书     
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学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一本借来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位客人,你必须小心翼翼地,以一种体贴而拘谨的态度来对待它。你务必使它完好无损,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到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  相似文献   

3.
书内是生活,书外也是生活,不论在书内还是书外,生活的主题永不变更。走进书内,了解一种生活;走出书外,进行一种生活。你读书时,对书里的生活感兴趣吗?关注书里人物的命运吗?你曾跟书里人物进行过心灵对话吗?敢于质疑约定俗成的规范吗?你能从书里获得些生活经验吗?如果是这样,你的读书已达到了一种境界,从书内读到了书外。在书外,你愿意与读书的朋友们交流交流吗?“书内书外”这个栏目就是为你提供的展示读书生活的舞台,良机莫错。  相似文献   

4.
路遇李逵     
书内是生活,书外也是生活,不论在书内还是书外,生活的主题永不变更。走进书内,了解一种生活;走出书外,进行一种生活。你读书时,对书里的生活感兴趣吗?关注书里人物的命运吗?你曾跟书里人物进行过心灵对话吗?敢于质疑约定俗成的规范吗?你能从书里获得些生活经验吗?如果是这样,你的读书已达到了一种境界,从书内读到了书外。在书外,你愿意与读书的朋友们交流交流吗?“书内书外”这个栏目就是为你提供的展示读书生活的舞台,良机莫错。  相似文献   

5.
幸福在哪里     
幸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它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幸福需要去品味,去感受。在你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有去感受幸福,才能得到无限乐趣。当你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呼喊生命之火万岁时,难道你不为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驱而感到幸福吗?当你看到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眼神,难道你不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感到幸福吗?当你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时,难道你不为有许多人的帮助而感到幸福吗?  相似文献   

6.
把书读活     
少年朋友,你们知道吗?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这个人顶多也就是个长着两只脚的书橱。应当说,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样,读书才算读到家了。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悖论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  相似文献   

8.
学会联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文心》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有某种联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  相似文献   

9.
爱书,并喜于读书文革使你们那一代人辍学,听说你当年在农村也坚持读书,在买不到书的情况下甚至把借来的书抄一遍,有这样的事吗? 我现在都不大敢想以前的事。想起我们当年在农村读书的事,我对那种文化禁锢  相似文献   

10.
读书滋味     
大千世界中,似乎未有过片刻宁静。也许,只有在书中才存在那种宁静致远的无牵无挂。而今,闲来无事,就去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更不为打发时光。读书似乎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章程。早自习有  相似文献   

11.
读书恩仇录     
古人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么,这不关风月的“情”和“恨”都关乎什么呢?答案自然很多,但或许你不会想到,有一种却是关乎“书”的。自古以来,就有爱书、嗜书而至于痴迷之人,我们称之为书痴、书虫。人为书狂,便难免会生出一些爱恨情仇来。本期“时文英华”便为大家辑录了这样一组关乎“书”的短文,文章虽短,却包罗万象: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读书的多少,借书的焦虑,藏书的乐趣,嗜书的趣闻……我们不妨称之为“读书恩仇录”。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论及古今,读来不但有趣,而且十分有益,它不仅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是什么样子,还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应当如何读书。  相似文献   

12.
读书之乐     
冯雪兰 《师道》2002,(10):33
人的美丽在于内涵,在于信心,在于对生命所充满的热爱。读书能使人的思想变得深邃,能使人的内涵变得丰富,但只是为读书而读书的人往往不能取得相同的效果。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书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书的思想吸收于生活。脱离生活的单纯的读书只能令你读懂书上的文字,却不能以此悟出生活的真谛。读书的时候,用你的心,用你的情,用你的经验,用你的所得,去咀嚼个中的味道。这样,你才能品尝出书中的酸、甜、苦、辣,书中的真正所在。读完书的时候,用你踏实的脚步,走进生活的世界,用你的所感,你的所悟,你的所得再去慢慢地品味这…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三记     
只因为有你的存在,我的世界才这样丰富多彩。——题记,选自习作《给书的一封信》你要问我和书的关系,那就是四个字:亲密无间。小时候,我是被爸爸诱惑着读书;上了小学,我经常主动到书店偷读;现在则是我们一家三口抢书读。今天,我就来晒晒发生在我身上的读书趣事吧。  相似文献   

15.
你会读书吗?可能有很多同学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而事实上,他们或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或只是见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才随手翻阅一下。其实,这样不得法地读书,只会耗费时间和精力,收获不大。如想读有所获,必须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控”。我家有满满两大书橱的书,前几天快递又送来了妈妈为我订购的好几摞书。还没看完这些书,我又撒娇让妈妈为我买书了。妈妈总是这样回答:“瞧你这个读书控,好吧,给你买!”  相似文献   

17.
“过一下思考的瘾”这句话是香港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的。我第一次读到它 ,是在 2 0 0 2年第 6期的《海上文坛》杂志上。当记者采访张五常 ,向他发问道 :“江湖上有句传播很广的话 ,你说你 30年不读书。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张五常回答记者说 :“我 196 9年以后就没有再看书了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要读书。 2 0世纪 6 0年代我读过很多书 ,一个人有读书的阶段 ,也有思考的阶段。我家里一本经济学的书都没有 ,我曾经非常用心地念过 ,三年就睡在图书馆里 ,读了几千本书 ,我在经济学上的基础是很扎实的 ,我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讲,当他捧着一本书的时候,就自然会觉得其乐无穷。书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给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仅仅在400年前,书还是一种奢侈品,你知道吗?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当年就是靠一个叫约翰·哈佛的人捐献的600本书起家的。现在恐怕即使你捐出600000本书也不会轻易用你的名字命名一所大学。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尽管读书已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但那些勤学向上的人仍保留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可惜的是,现在的书越来越贵了。比起看电视来,读书几乎成了一种令人承受不起的昂贵享受。即使这样,也不能阻止世界各国热…  相似文献   

19.
和书做朋友     
小时候,我不爱读书,更不爱看没有图画的书。自从李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后,我才知道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对呀,读书正是这样。在你最孤独的时候,书会陪你走出孤独,走向快乐;在你最伤心的时候,书会让你豁然开朗,信心倍增;在你失败的时候,书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走向成功。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书读得多,我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读,使我特别自豪。另外,在我最伤心时,在我没有朋友时,也是书陪伴我走过那一段最无味的日子,并教会我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书中我学…  相似文献   

20.
你我均为人师,均喜与书为伴,读书就是生活,生活如书。一天,你突然从我的视线中消失,我便不再读书。如同钟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怎能说清我是如何震惊和悲恐,不为已经沉寂无声的落叶哀伤,只为盛开着的鲜花哭泣。借给我的书,已束之高阁,借给你的书,是否随心而去?不须再读,生活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你可记得,一条弯弯的小路,由平坦而崎岖,一直伸向山顶。秋末冬初的季节,我们打上背包,带上最喜爱的书,来到这遍野枯草的小山,在枯草如毡的山坡上,在高远的天空下,徜徉于书的海洋。记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吗?我们曾为他们争得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