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文革"伊始的1966年夏天,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干了一件傻事.这事若按当年的标准"上纲上线"的话,恐怕我们是难逃"专政的铁拳"的.而这一拳下来,我等十有八九是须"灰飞烟灭",给家人留下"万年"的"遗臭"了.然而,如若"最讲认真起来",我们几个又不该也不能更不许定罪,非但无罪,简直有功,其功就在"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在中国,60年代是个多事的年代."三年灾害"好不容易熬了过来,人们刚刚填饱了肚子,脸上的浮肿还未消散,阶级斗争的"警钟"就又开始"长鸣"了.63年、64年、65年、66年,阶级斗争的宣传一天比一天多,调子一天比一天高,其弦一天比一天绷得紧.在这种理论氛围的熏染下,我们这些"接班人"一天天地长大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下了阶级斗争的种子,文化大革命初起就收获了我们这一批阶级斗争觉悟甚高的革命造反的小将.  相似文献   

2.
想起张乐平,眼前就浮起一张眯着眼睛的笑脸.他见人就笑,开口就笑. 1988年,老同学陈赓第从香港来上海,要拜访"三毛之父"——漫画家张乐平.我带他走进五原路张家寓所,老张一见到我,就笑眯眯地说:"我要感谢你,你救了我一命."我听了,莫名其妙,却是又惊又喜,我何时曾救过张乐平的"命"?老张就讲了在"五七干校"时的一段往事. 1969年秋冬,我们一大批编辑记者"臭老九",在毛泽东"五七"指示的"指引"下,被送往奉贤海边的"干校"劳动改造.《解放日报》的人员编列为十七连,我和张乐平都"荣列"为十七连"战士".我是已经"靠边站"的文艺部副主任,"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黑干将",还有"历史问题"有待再查清,必须进"干校"边劳动边检查.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很早就开始关注铁路问题,在1891年所撰<农功>一文中就提出"亟宜造.铁路"以守边的主张,其后在<上李鸿章书>中又称"铁路为命脉".然此后因政治革命无暇顾及,唯在1912年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专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他四出考察讲演,宣传铁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美学"的发生研究,对中国乃至东方各国有重要意义,神林恒道的《"美学"事始》一书就"美学"理论的近代东方旅行所进行的观念的辨析就非常值得关注. 在日本,最初从科普与启蒙的角度传播西欧美学思想的人是西周,1867年开始他就在京都的私塾讲授美学类的课程,并在明治七年(1871年)出版的《美妙学说》中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美学的相关概念.此时正值西方国家盛行"日本风",特别是浮世绘版画,基本成为了西方国家关于"日本"的集体性想象,而这样的风潮最初竟是始于1856年法国画家费利克斯·布拉克蒙对一进口日本瓷器的包装纸的发现,这张"包装纸"上就印有北斋的浮世绘版画.  相似文献   

5.
时间问题,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同样,它也引起图书馆学家的注意.早在1928年,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原则"中就有"节约读者时间"这一条,这是图书馆时间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就像任何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前,总有一段静静地酝酿一样,我以为,2004年的中国新闻摄影就正好处于这个时段.细细梳理一年来发生的一切会发现,与"激情、勇敢"的2003年相比,"平稳、理性"是2004年的主要基调.人们开始更多地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事业,并对今后的发展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展望和预期.所以,业界的专家、学者在年终盘点中国新闻摄影发展时,把过去的一年概括为"平稳、理性中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从"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到被网友调侃为"成都,一座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从2008年的"5·12"大地震,到2009年5月的全国首例H1N1流感,再到"6·5"特大公交车燃烧事件,这一年的成都,走得非常艰辛.在2008年年底揭晓的"2008年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单中,成都意外地却又在意料之中地被排除到了名单之外.在H1N1流感事件和"6·5"公交车燃烧事件之后,特别是公交车燃烧事件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公众通过网络或者人际传播对成都形象发表了一些负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1909年10月16日,一个生命诞生在华夏大地上.100年之后,经过岁月的精雕细镂,这个生命已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新闻符号、一个文化符号.而这个生命的代名词,就叫做范长江. 提起范长江,我们就会联想到<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长征"、"实事求是的新闻思想"、"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范长江新闻奖"等等许多闪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亮点,范长江同志用他的人生足迹和生命之笔将这些亮点绘制出的一幅意义深远的画卷.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26日,南京最后一位"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的去世,深深触动了一位老人的心;第二天,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国公民"慰安妇"对日索赔案裁定原告中方败诉,老人义愤填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公开了埋藏近70年的不堪回首的"慰安妇"身份.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8岁的我刚一出校门,就分配到恩施州档案馆工作.当时,我对档案馆一无所知,以为"档案馆"便是"党案馆",着实让人嘲笑一番.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小报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泰晤士报>全部改成"小报"的形式出版.在此之前,另一份著名的英国大报<独立报>也早巳在2003年9月就开始同时发行大开张和小开张报纸.这种改革被称为"小报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相似文献   

13.
当"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成为常态,我国党报似乎陷入为改版而改版的误区,"万变不离其宗",若没找到"宗",党报改版就会在变来变去中迷失方向.<人民日报>作为党报排头兵,每次改版都引人注目,具有党报风向标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三次重要改版,分析党报改版中"变"与"不变"的因素,望能给党报改革带来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4.
水兵裤侧面开口的由来,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是1713年的一天早晨,英国海军的"海狼"号军舰紧急出动驶往爱丁堡港,然而航行不到半小时就跟敌人一支舰队相遇.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空穴来风"的讨论 2000年上半年,<中国新闻出版报>曾就"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用法刊登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认为,"空穴来风"近似"事出有因",<文汇报>上的一则标题<普京语惊四座并非空穴来风>中的"空穴来风"用错了.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时期,人们盛传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陈独秀和李大钊早年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5年后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领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档案文化"一词在档案界很流行,应该居于档案界的"高频词语"之首.以CNKI为检索平台,将"档案文化"分别按照主题、关键词的检索方式,对2006年至2016年的文献发表情况进行检索后得知,论文总计达到3420篇,其中2012年达到731篇,再加上档案网站和行政文件,"档案文化"一词出现的频率就更高.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从1 952年开馆以来,就征集到一批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有关历史照片.这些征集到的珍贵照片,有的已多次陈列展出,有的尚未被人知晓.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档案>再次全新改版的一年,我衷心祝愿<北京档案>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说起改版,至今难忘1996年<北京档案>由双月刊变成月刊的那次改版.作为热心读者和通讯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改版座谈会.会议征求大家对改版的意见,我提出若能新辟-个带有互动性质的辩论栏目,定会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过,前提是领导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对不同观点的宽容.这无异于将了领导一军,谁知领导马上把球又踢了回来,说:"这个栏目就交给你吧!"这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从此,我就以阿昆的名义主持"每期-辩",没想到一干就是15年.  相似文献   

20.
阿甲 《出版经济》2004,(1):20-21
如今各行各业都时兴换位思考,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站在2003年的年根儿,我也来尝试一把. 童书卖书人的攻略 我是专营童书的卖书人,自然整日价琢磨的都是怎么提高童书销量的事情.在卖书人的行当里有一句大实话:"书也是一种商品,卖得出去就是好商品".畅销的书,自然是首先被关注的事情.有的出版社很会做广告"选择了本社,就等于是选择了畅销!"在2003年少儿图书订货会上就能见到这样的标语,让人感觉"这世界变化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