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花拾零     
毕加索与和平鸽 1940年8月,希特勒法西斯攻占了巴黎,毕加索的邻居米什老人的孙子招引所饲鸽子时被打死,鸽子也被掐死.毕为抚慰米什老人,悲痛地挥笔画了一只鸽子。后来他把鸽子献给了巴黎世界和平大会。这样,鸽子便成了和平的象征。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欣然挥笔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当时,著名智利诗人把它叫做“和平鸽”。从此,“和平鸽”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4,(20):38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达利 从来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毕加索那样对后世造成了普遍的影响.他创作范围、艺术风格超乎寻常的宽广、多变,以至于近百年来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许多重量级的艺术家,因为他而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哲 《大观周刊》2011,(34):79-79
巴布罗·毕加索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更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在他的成长经历中,女性是毕加索绘画的重要题材,对女性的情感表达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淋尽致。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意义何在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并不是因为他留给我们多少有形的作品,而是在于他开启了我们重新看待周围事物的另一扇门。毕加索就是这样的大师,他对艺术的影响力从20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很多学者把毕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电视屏幕上多次出现过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场面,这使我想起了过去读过的霍默·比格阿特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作品《东京湾宁静的和平》。 霍默·比格阿特是美国的名记者,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东京湾宁静的和平》就是他的获奖作品。这条消息,记者以犀利的目光观察记述了这个重大事件,笔法独特,至今仍保留它的历史价值,不愧为世界新闻名作。  相似文献   

6.
毕加索,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伟大的画家、坚强的反战者。《毕加索和他的情人们》一书中,却为读者展示了异乎以往的故事:他早年曾逛妓院,在对女人的情欲中证实自己是男子汉。1904年8月,他爱上了费尔南多·奥利弗。从此,毕加索在费尔南多身上不仅得到了性欲的满足,而且汲取了创作灵感和素材,摆脱了蓝色时期。然而,当温柔的伊娃出现在他生活之中的时候,在毕加索眼中的费尔南多显得老多了,于是,毕加索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0):13-13
“每天都会有录像带到来,我对此头疼无比”。半岛电视台巴格达分部总编说,他每天除了要面对恐怖组织不断送来的绑架人质的录像带以外,还要承担播放这些录像后纷至沓来的各种指责。“尽管全球和平不可能在一夜间实现,但如果世界能有16天的完全和平,那么永久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8.
2001年岁末,《黑白意象--毕加索版画展》 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现代艺术厅展出。这是毕加 索原作首次来华。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hloLuiz Picasso, 1818-1973),西班牙画家,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 艺术大师,现代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尽人皆知,也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为他成名甚早的《亚威农的少女》、 《格尔尼卡》等传世…  相似文献   

9.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 ——达利  相似文献   

10.
杨牧之 《出版参考》2009,(10):49-50
要去巴塞罗那,真是十分高兴。 我一下子就想到毕加索。后来知道他并不是出生在巴塞罗那,而是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但他是在巴塞罗那真正开始接受美术教育的,在巴塞罗那获取第一个美术作品奖励的。后来,毕加索虽然移居巴黎,一住六十几年,半个多世纪,被法国人引以为骄傲,  相似文献   

11.
毕加索轶闻     
西班牙巴塞罗那老城区蒙特卡达大街,有一座中世纪风格的阿吉拉宫,现为毕加索博物馆,陈列展出毕加索油画、素描、招贴、版画、陶艺和绘画笔记等藏品计3500多件。笔者慕名前去参观,讲解员小姐送给我一张印有《亚威农姑娘》的明信片并告诉我这幅画的故事。1907年夏天,毕加索把自己关在画室里画一幅长宽各6米的巨作,几个月后当他开门让友人进屋参观时,  相似文献   

12.
徐悲鸿蜚声中外,其骏马图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生的创作经历,给读者留下了诸多遐想和悬念,特别是晚年抱病作下的国画《九州无事乐耕耘》,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1年,郭沫若率团参加柏林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三次会议后,转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获得的最高级别国际奖章.郭沫若为此挥毫写下:“我接受了无上的光荣,也接受了庄严的使命”.一生热爱和平,为和平奔走的徐悲鸿闻听喜讯,开始在北京抱病创作《九州无事乐耕耘》大幅国画,完成后,作为贺礼赠送给了平生挚友郭沫若.这幅作品一直由郭沫若本人收藏,1988年归置郭沫若纪念馆珍藏,1996年进入拍卖市场.它是艺术大师徐悲鸿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也是郭沫若纪念馆曾经收藏的两幅国家一级书画文物之一.这幅农耕题材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绘画创作中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3.
郭笑莹 《大观周刊》2012,(16):168-168
每一次看官崎骏的作品都会被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每一幅画面都吸引着我的眼球,使我更加喜欢动画,也加深了我想做动画的欲望。我想这些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受正是因为我了解他的作品。官氏作品的主题一贯很统一,他笔下的主角(人物或动物)都处在社会与自然的冲突之中,而每一部作品都可以为现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做现成教材。如:《萤火虫之墓》——对和平的渴望;《龙猫》——回到童年的故乡;《平成狸合战》(狸猫物语)——自然与人类的战争;《天空之城》——新旧结合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从米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毕加索那样对后世造成了普遍的影响。他创作范围、艺术风格超乎寻常的宽广、多变.以至于近百年来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没有一个下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许多重量级的艺术家.因为他而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莹 《兰台内外》2010,(1):10-11
2009年6月中旬,毕加索后人长达数十年的遗产争夺再掀波澜。58岁的孙女玛丽娜在巴黎法庭上为她自杀的兄弟帕布力托的身份进行辩护。玛丽娜称,帕布力托是毕加索的孙子,而毕加索最后一任妻子、“邪恶继母”杰奎琳一直不让他见祖父,间接害死了他。  相似文献   

16.
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的“万有图库系列”,我已见到三种。三种中,对于装饰性和展示性较强的两种,我未多看。更愿多读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这本《图画中见到的世界》。夸美纽斯(1592-1670),大英百科全书定义他为“捷克教育改革家和宗教领袖”,倾其毕生努力,他得以在教学方法和语言教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闻名于世。夸美纽斯深信通过全民教育制度可促使人类的和平与合作,他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阐释这一信念。夸美纽斯12岁上双亲亡故,他后来曾就学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读过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学成后,他…  相似文献   

17.
杰拉尔德·拜比的数字化图像作品包含了古典摄影师和艺术家的痕迹。他还对毕加索的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进行研究,发现作品总是至少显现物体的两个面,让物体展现一种令人不安的美丽。拜比采用了扁平的透视画法让模特儿的金色长发飘动起来,扰乱人们对她面部的注意,画中的女郎是侧面像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孩幅面充分体现7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囤.、___这幅图像的结果是什么2是男人的脸而非耳朵一被移动了(图到。__、.___。__恐惧的眼睛在放大镜中显示出来;一源自的色调使人感到神秘的气氛{图s\_--。虽然用手遮住…  相似文献   

18.
1987年3月30日,日本安田保险公司以399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了梵高的一幅油画《向日葵》,用以庆祝公司创业一百周年。当时,这条新闻震动了全世界 1989年,毕加索的油画《我,毕加索》,超过了梵高那幅画的价格,以4790万美元卖出,世界闻之又为之一震。1990年5月,又是一位日本商人齐藤了英以8250万美元购买了梵高的《加塞医生的肖像》,创下了  相似文献   

19.
刘云 《青年记者》2006,(10):41-41
“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却过不了本命年,一样要吃肉,一样要吃饭,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2005年过去了,希望一切不美好都能过去,愿天下所有的小鸡、小鸭、小朋友们都能健康成长,愿世界充满健康和平,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行很广的、以禽流感为主题的flash作品《我不想说我是鸡》,它用一种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了来自另一个世界来自小鸡的声音,听过的人无不会心一笑,会心一笑之余引起人们对禽流感的深思。这一作品也创造了百万点击率!不能不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画家毕加索同志(他一度是法国共产党的一员),毕生只结过一次婚。不过进出他卧室的女人们,让我来数一数:费尔南德、埃娃、欧嘉、玛丽、多拉、弗朗索瓦丝、杰奎琳,得举起双手才能清点完。这还只是毕加索从19岁闯荡巴黎至1973年乘鹤仙去,70余年间伴侣的名单,不包括那些意外的、短暂的艳遇。7个女人,70年,平均每个女人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